求“抗战时期的交通线”信息

抗日战争中,围绕运输线的斗争贯穿了战争的全过程,并影响和制约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回顾历史,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军事交通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起着生命线的作用,必须建立完备的战场交通设施,才能保证作战力量的有效使用。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非常重视对我交通线的占领和控制,中国的抵抗和反击主要依靠交通线。1938年3月的台儿庄之战,是一场交通关口的大战役。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徐州是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为了在徐州迎击南北势力,沿陇海线西进攻占武汉,发动了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近一个月,歼敌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军事胜利。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也非常重视战略后方重要交通线的建设。在战前修建粤汉、浙赣、沪杭、陇海、同蒲铁路的基础上,根据战争需要,又修建了黔桂、湘黔、川滇、滇缅铁路,为保障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交通运输将对部队的机动性和兵力聚合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和平时期加快战场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构建完整、通达、立体、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以发挥战时生命线的作用。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建设国防铁路和国防公路战略干线网,形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国防交通战略战役通道,不断提高战场运输能力。

战略通道对赢得战争至关重要,必须发展战略投送能力以适应作战空间拓展的需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战争急需的物资,尤其是飞机、舰船、坦克和各种重型武器,都需要进口。日军看到了中国的致命弱点,把切断中国的国际通道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企图通过经济封锁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太平洋战争初期,仰光至昆明的滇缅公路被称为“中国最后的陆路输血线”,一度成为中国获得外援的唯一通道。日本飞机多次轰炸道路、桥梁和其他重要设施,但未能切断中国的交通。1942年65438+10月,进攻东南亚的日军从泰国进攻缅甸,企图彻底切断滇缅公路。654.38+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但最终因战败失去滇缅公路通道控制权。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中美开辟的驼峰运输线成为中国获得国际援助的唯一通道。为了切断这条通道,日军专门出动战斗机拦截,迫使航线北移。尽管如此,“驼峰航线”仍是二战期间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危险的航空运输走廊。在三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向中国运送了80万吨战略物资,为支援中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经济交流更加频繁,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加,使得国家利益突破了传统的界限。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我们必须具备在短时间内集结军事力量的能力,优先建设战略投送力量,并依靠综合国力,加快建设连接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的综合投送体系,为确保军队快速机动提供有力支撑。

通信线路的争夺影响着战争进程,必须具备有效的战场保障能力,才能掌握作战行动的主动权。抗日战争敌后战场上,中国,由* * *生产者党领导的抗日军民,避过敌人的锐边,展开广泛的进攻,破坏和封锁了敌人的交通线,开辟了一条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敌后交通战场。特别是“百团大战”以破坏日军交通为重点,对郑泰铁路、平汉铁路、同蒲铁路发动大规模进攻。在“无铁路、无卧铺、无桥梁”的号召下,* * *战斗1824次,摧毁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隧道260多座,缴获汽车、火车、飞机、骡马等一批战利品,在军事上、政治上送给日军。

未来战争中,高强度精确打击成为重要作战手段,交通设施将面临巨大威胁,围绕交通线的斗争将更加激烈。要掌握战场主动权,就必须提高控制和利用交通线的能力,保证交通线的畅通。为此,在增强交通设施保障能力的同时,大力加强交通应急抢修力量,努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管理精干的交通应急抢修队伍。同时,积极发展高科技应急抢修保障手段,研制机动性强、拆装方便的交通应急抢修装备,为保障战时交通线路畅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