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天津鼓楼曾是天津卫的“三宝”之一。一句民间谚语说:“天津卫,三宝,鼓楼,炮台,竟陵阁。”

历史上,天津鼓楼有建有拆。公元1404年(明朝永乐二年),天津建设防城。到了明朝弘治年间(1493左右),山东军预备役副使刘福用砖加固了原有的土城,并在城中心十字街修建了鼓楼。楼高三层楼,砖城木楼。建筑基础为砖砌方墩,四面有拱形通孔开口,分别对应东、西、北、南四个大门。有木结构,山顶有亭子,楼上挂着一口大钟,约两吨,铁铸,唐宋。钟的开始,是用来报时的,让晨曦微明,城门大开。早上和晚上,铃声响了108。鼓楼北面有一副清代天津诗人梅晓舒写的扶柱对联:“高开快登,观七十二帆;谁在繁华中醒来,早晚必听钟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次年天津城墙被迫拆除。由于战争的灾难,鼓楼每况愈下。1921年(民国十年)有关于拆建鼓楼的讨论,今年之内完成。重修的鼓楼,以旧城四门楼之名,由天津书法家华世奎重印,镌刻在鼓楼的四门,即镇东、安西、定南、拱北。

1952 165438+10月7日,鼓楼因道路连接被拆除。

改革开放,中华复兴,金谷的文脉得以传承。1994年,天津开始了大规模的危旧房改造工程,而作为改造重点的老程响地区也给了鼓楼一个重修的机会。鼓楼改造工程于2000年10月25日开工,2006年9月28日竣工。

新建的鼓楼位于天津老城的中心。重建后的鼓楼雄伟典雅,青砖砌墙,白玉栏杆,飞檐斗拱,琵琶湖丫蛋,彩绘,雕梁画栋。鼓楼及其周边的商业街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重建后,鼓楼的规模有所增加,它是优雅和受欢迎的。它有27米见方,27米高。取“9”的倍数,因为“9”是阳数的极点,有吉祥的内涵。鼓楼广场9乘9,共计81平方米。鼓楼主体为钢混结构,砖城木楼,须弥座。木结构建筑的造型为明清时期的木结构,斗拱飞檐,庙堂式螺旋画,重檐屋顶。瓦面是大块灰色的简易瓦顶,绿玻璃券边,汉白玉栏杆,屋脊上飞着动物。砖城四周有明式七联七伏锅底联拱,穿出门道。四牌楼上方复原汉白玉城门石,仍刻有镇东、安溪、定南、拱北等字样。新钟的体积有所增加,高度为2000毫米,这意味着它是2000年制造的。这座钟由黄铜制成,重三吨。钟上的题字是冯骥才先生和张忠先生写的,字体是繁体字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