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史不能除乱兴亡?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能看到的基本上是一部混乱王朝统治、跌宕起伏的伟大历史。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合,合久必合。”王朝初年的繁荣往往会转为危机的瓶颈期,之后无一例外地处于下行期和混乱期。腐朽的旧王朝终于在风雨中倒下,一个崭新的王朝从废墟中缓缓站起,开始进入新的循环。为什么会出现周期律这么奇怪的现象?它总是受到长期阅读和反思历史的启发。现在我可以总结如下:举一砖引玉可以有更深的认识:

新朝初期,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往往采取平权、广地、低税的政策,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措施。农民稳定,农业发展缓慢,社会趋于稳定向上,是王朝的上升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全面恢复,人口开始大量增加,导致可持续耕地增长率下降,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扩张性财政支出政策和官僚的腐败,农民因不堪重负而破产,土地日益被富人吞并的现象逐渐出现。社会上开始出现无家可归的人,不稳定因素逐渐开始停滞。

王朝下行时期,由于政府不作为和无序作为的惯性以及保守的政策传统,农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出现了更多的流民。当这种现象成为一个王朝社会的普遍现象时,被压制的民众起义就需要通过暴动或革命来释放。于是,社会再次陷入混乱,农民阶级直接以暴力手段破坏旧王朝的统治秩序,也可以帮助各种政治势力在政局中不断斗争分化,最终回归稳定。在王朝初期,皇帝将一部分政策决策权交给平民集团,广纳贤才,帮助他们治理国家,恢复秩序。这种治理模式分散了皇权过度集中带来的政治风险,有利于集思广益,防止新政权因决策失误而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随着政权的日益稳定,抵御冲击的能力也在增强。这时,才华横溢的皇帝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恢复和加强皇权,削弱平民集团的政治决策权。同时,随着皇权的加强,伴随皇权而生的特权集团变得越来越强大,往往加大对人民的控制和压迫。这种过度剥削加剧了人民与政府的对立,损害了政府的权威。

在王朝的下行期,皇权的决策模式呈现出保守的倾向,对可能冲击皇权的因素缺乏敏感的意识,常常错失一次又一次挽救皇权危机的机会,皇权陷入被动状态。此时,士人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的渠道越来越窄,改变现状的愿望与日俱增。很多人会选择与国民革命领袖合作,或者加入反叛贵族的行列,以自己的才能推动社会大变革的进程。最终,失去民心的旧政权会在一段时间的冲击后土崩瓦解,一个新的王朝诞生。

中国历史上专制传统盛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契约、民主和分权意识的难产。皇帝

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盛行。在人们眼里,工商业是“最后的产业”。中国的朝代通常把商人排在社会的最底层,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限制。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商人需要依赖当权者,充当政治的附庸,而不是形成独立意识。这种现象导致中国商业文明的碎片化、非主流化,难以形成统一的内在精神,更谈不上商业文明发展所形成的社会契约意识、民主意识、去中心化意识。

2.“学而优则仕”的过度政治参与,阻碍了人才向商业的流动。中国古代大量青年人才通过政府组织的选拔活动大量进入政府,走向仕途。另外,传统观念鄙视商人,阻碍人才向商业领域流动。从事商业的人普遍素质低,节操差,守合同意识淡漠。这反过来又助长了社会对商人的轻视,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很难形成为大众所接受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主张。

3.道德精神取代契约权力的现象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中国,商人在政策和道德上进退两难。生存的本能只能使商人违反道德约束,不按契约规则办事,更不可能把他们之间形成的权责契约现象升华为社会契约意识,产生制约专制皇权的民主分权意识。

4.儒家“中庸”的扭曲主流意识阻碍了商业文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需要开拓和竞争精神,在公平竞争规则的指导下发展。但自董仲舒以来,历代统治者凭借皇家学者对儒家“中庸之道”的曲解,教育中国人要“顺从”和“宽容”,把“和”放在首位,在问题和争端上做出妥协和让步,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5.缺乏真正代表工商业者权益的商会职能。在中国,商会从一开始就成了政府的附庸,是为政府管理和引导商人的政治机构,限制了商人的主动性,挫伤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挫伤了商人的积极性。政府商会的存在直接压制了商人,延缓了商业的发展,不利于独立商业文明的形成。

中国历史上“治乱兴亡”周期性现象的最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原王朝与外族,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周期性战争。由于这种战争的周期性,早期王朝的防御性很可能有助于统治者减少社会财富的损失,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统治的相对稳定,为积蓄力量实现反攻创造条件;统治者凭借强大的国力打击游牧民族,不仅消除了他们对中原的威胁,还提高了皇帝的声誉,获得了更多人的政治认同,加强了统治。王朝末年,由于国家形势的衰落,内部内乱,贵族权力斗争盛行,难以有效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这种现象加剧了王朝统治的危机,加速了王朝的灭亡,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了被游牧民族取代的现象。

是生产方式的循环导致了农民问题的循环,是皇权的分散、集中和钝化导致了治理方式的循环变迁,是商业文明的缺失导致了社会契约、民主和分权意识的难产,是与外国的循环战争最终导致了古代史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