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第一中学校史

1997年7月,黄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新港北路金鸡坡前黄土岗上为区一中选址奠基。从此,“黄州一中”这个不起眼的名字在黄冈教育领域正式诞生,它承担着填补黄州区高中教育空白的重任。在领导的重视下,一中全体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勤奋和努力,一个一个记录了区一中的历史,书写了黄冈教育的神话。黄州区一中也越来越受到黄州人的关注。短短十年,区一中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突破。她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棵柔弱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黄州一中以“敬业、奉献、严谨、卓越”的教风,“勤奋、务实、拼搏、争创第一”的学风,“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和不断攀升的优秀升学率,赢得了市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历史的发展

1995,原黄冈地区拆建城,分县。一时间,黄州区高中教育一片空白。为解决黄州区子女高中教育问题,黄州区委区政府站在科教兴区的战略高度,做出了英明决策。1997,黄州区第一中学,举全区之力建成。发展历史

开办一所学校。

1997 ~ 2000年是中国人历尽艰辛、艰苦创业的三年。

1997年7月,经黄州区教育局批准,一中第一届领导小组成立,原区教委副主任何国华同志任第一任校长,宋志猛同志任常务副校长,童建辉同志任教育局长,屠小章同志任政教处主任。同年8月31日,一中第一批218级新生报到,临时借用黄州区原职业高中教学楼开设4个高中班,分别由倪金生、熊红华、何志刚、屠小章担任班主任。24名教职工,218名学生,在第一任校长的带领下,走上了一中的建校之路。

截止8月底,1998,可容纳54个班,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豪华大气,是当时黄冈一流教学楼的落成。第一批一中师生愉快地结束了借房子避雨的时期,正式搬进了自己的校舍。乔迁之日,常务副校长宋志猛向前来祝贺的市局领导宣誓:“五年突破清华北大,需要三年...并15年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在1997到2000年的艰苦日子里,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一中在校舍建设、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具备了办学的基本条件。65438+9月0998临时食堂竣工投入使用,厕所完工;硬化了入口道路,使水路畅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和新老师临时把教学楼当宿舍;1999年9月,学生宿舍1号楼投入使用,篮球场投入使用,校门建好。同年,A、B两栋员工宿舍建成,48名员工搬入新居。2000年7月,学校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第一次高考。以218学生为参照,139学生过了分省线,升学率达到63.7%。第一次高考终于起飞,不仅鼓舞了三年来辛勤培养学生的全体教职工,也让“黄州一中”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响彻黄州城。黄州区一中终于走出了这关键的一步,终于崛起为教育强市。区一中第一次高考,体现了区一中教育管理的两大奇迹。一种是“院墙建在脑子里,文明记在脑子里”,即没有院墙实现封闭管理;二是二三流学生,绩效考核一流,低(分)进高(分)出,高(分)进优(分)出的办学特色。

发展——科研强校(2001 ~ 2004)

2001到2004年这四年是区一中争创市级示范高中的四年。在这四年中,学校的指导思想是充分体现一个中国的特点。

2000年8月31日,高一新生到学校报到,学生1413人,23个班,教职工108人。第一次高考的成功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专业技能过硬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中。在以宋志猛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特别是团队强校工程和“科研兴教”工程的建设。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把教学科研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重要途径,积极深入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实验。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建立了自己的课题,如语文组的专题“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和提出疑难问题的能力”,数学组讨论的“自学、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式教学法,理科综合组推出的。全校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全部研究课题顺利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低起点、密步骤、多指导、精练习、勤跟踪、重指导、细评价、细实施”的24字教学法。

围绕研究型学校,学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学校制定了校长、骨干教师、全科教师培训计划,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30次。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青年教师不断进步,逐渐成为骨干。骨干教师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如国家特级教师屠小章、省级优秀教师童建辉等,在相应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从2001到2004年,高考升学率连年上升。到2004年,学校上线率上升到100%,本科率达到81.86%。其中,单薇2002年以662分考入清华大学,实现了学校五年计划中“突破清华北大”的目标。

四年来,学校在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综合管理、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2001年,学校围墙完成,校园面积161.5亩。2003年,综合逸夫楼竣工,同年,C、D员工宿舍竣工。2004年5月,多功能学生食堂建成投入使用,学生公寓2号建成。多次受到省、市、区政府和市区教育局的表彰。

2004年被黄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黄冈市教育局授予“市级示范高中”称号,标志着学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跨越——品牌建设学院(2005 ~ 2007)

一中成立7年,经过两个阶段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一中第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市级示范高中的目标,踢开了清华的大门。

学校规模也迅速扩大。2005年9月,有3 365 438+08名学生和65 438+076名教职员工。在这个关键时期,冯元成同志于同年2月上任,担负起继续发展一中品牌的重任。建立品牌学校,实现一中的内涵和跨越式发展,需要一中领导集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成董事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短短两年,实现了“三个突破”,为一中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办学理念的突破。办学理念做了准确的“四个定位”。

办学目标是“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办学特色是“研究型学校,依法办学”;

面向学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学校管理定义为“以人为本,以制度管人”。

第二,办学质量的突破。由于学校坚持了正确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特色明显,办学效果显著,2006年高考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参考人数1116,过重点线236人,各科文理科(不含工科)180人。黄州区教育局“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2007年高考更是锦上添花,再次大获成功。在全市重点率普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学校重点招生240人,文理类(不含技术类)有168人,远远超过周边一些县市的学生数量。

三是办学规模的突破。几年来,“低进高出,AG出类拔萃”成为一中办学的鲜明特色,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区一中的社会声誉迅速上升。学校里满是学生。2006年9月,学校进一步扩招。规模达到了56个班,4380多名学生,比218的在校生增长了20倍,师资队伍达到了204人。

这两年,学校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基本管到人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高。他们在各级讲课、教案、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33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7篇(国家级12),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生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比赛中获奖58次(其中15国家级比赛)。文明创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学校的基建项目取得了很大进展。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和厕所搬迁工程相继完成。塑胶跑道人工草地标准运动场的建成为学校增添了亮丽的一笔,综合科技楼的建设也如火如荼...

经过十年的发展,在中蒙两国领导人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名人的捐助下,在师生们的辛勤耕耘下,从荒原中崛起,与时俱进,在强市中扬名,日益强大。如今的区一中已非昔日,校园面积1,61.5亩。校园建设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教学楼豪华,逸夫楼设计新颖,食堂功能齐全,学生公寓宽敞明亮,校园宽带网络覆盖全校。校园环境幽雅,一年四季都能听到书声,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是学生理想的学习场所。一区中学一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黄州大地上。

学校正围绕“五个一”(文明一、和谐一、活力一、品质一、魅力一)的建设目标,向省级示范高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