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寺的历史沿革

关于该寺的创建,有这样一个传说:罗蒙焦,彝族人,北宋天盛八年(1030年)赴京师科举,高中探花,为官谏大夫。翰林学士,当时正巧有朝廷官员眨眼潮州,路过兴宁县永辉阁(今复兴五里阁),远眺神光寺(当时叫南山),形如旗帜,与贵人之峰相连,悬挂精美,十分欣赏。他在山脚下呆了一夜,看着兴宁像个牛姑娘,感叹:这地方现在出了。神光寺后,有一座青翠的山,面对肥沃的平原,极目远眺,宁江为带,城为流,错落有致的田舍园林鳞次栉比。村民为寺门题词:申光依古寺,群山环抱其昌。寺内对联如下:慈云广布三千界,露珠低头近天。在重阳节期间,彝族人民会去神光寺观看仪式并表达他们的愿望。

明朝成化年间,寿庆寺历经数百年风雨,已暴露出漏雨现象。当时,陈黎明被任命为兴宁县令,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人才。成化十五年(1479年),破旧的寿庆寺扩建重建。据民间流传——焦小时候在南山读书,就像高中时点蜡烛探花的传说一样,把南山改成了山,又改了寿庆。

明郑德十六年(1521年),广东副使肖伟(化名庄渠)到兴宁考察时,将神光寺改为探花院,供学生学习。明嘉庆三十年(1551年),当地居民王天旭重修神光寺,并将探花院迁至墨池。新建的寺庙仍被称为神光寺。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兴宁县令陈应俭主张恢复神光寺,后为佛寺、学士寺,前有大观亭、古榕。崇祯初年,木渊和尚重修神光寺,并在此居住数年。有相当多的门徒。清顺治八年,坐镇江西张羽府赛吉,门神将兵器埋于申光山下曹苑寺穆元塔下。

神光寺到1958年完全被毁,只剩下墙基。寺内的大型牌匾“甘雨救民”和青铜香炉至今仍保存完好。

1984年,兴宁县经济代表团访问泰国,曼谷北流龙符寺方丈彰法师(石善光)等泰国华侨提出将申光山开发为旅游区,受到国内外村民的高度赞扬。1985年,兴宁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申光山开辟旅游区,并同意修复古刹神光寺。经过几年的努力,申光神光寺已焕然一新,成为海内外同胞的旅游和佛教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