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窑炉、建筑灯具及烧制技术

建窑造灯是福建省南平市当地的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造窑造灯的烧制工艺复杂。一般要经过13道工序,如瓷矿选料、瓷矿破碎、淘洗、配料、陈化、炼泥、捏泥、拉坯、切坯、素烧、施釉、装窑、焙烧,最后形成一个窑子和筑灯笼。

2011年5月23日,筑窑筑灯烧制技艺经中国人民和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ⅷ-188。

从宋代到清代,福建的“青釉器”明显具备了瓷器的基本特征。质地比陶器更细更硬,胎色多为灰白色,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弱。陶器表面涂有一层石灰釉,与瓷器不完全一样。业内称为“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

造窑造灯的关键是温度的控制。烧到一定温度,就会开始降温,让釉面自然流动。在温度的控制下,会形成兔发纹(黑曜石、金兔发纹、银兔发纹、油滴、鹧鸪斑等自然奇特的斑纹)釉面,这种斑纹会形成建窑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