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银行的详细信息

离岸银行又称离岸单位,是位于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或其他金融组织。其业务仅限于其他联系,不允许在国内市场经营。在金融领域,离岸银行指的是储户在其居住国以外开立账户的银行。相反,位于储户所在国的银行被称为在岸银行或国内银行。

基本介绍中文名:离岸银行离岸银行:又称离岸单位位于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位于储户;所在的国内银行叫在岸银行;境外银行单位或境外机构介绍、设立优势、存在问题、中国情况、中国主要、其他、发展历程、运作模式、主要问题及未来道路;简介离岸银行又称离岸单位,是位于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或其他金融组织。其业务仅限于与其他境外银行单位或境外机构的往来,不得在境内市场经营业务。离岸银行金融业中的离岸银行指的是存款人在其居住国以外开立账户的银行。相反,位于储户所在国的银行被称为在岸银行或国内银行。为受益储户开设离岸银行账户可能有以下动机:银行位于低税率的国家或地区,因此可以作为避税天堂。离岸银行所在的国家对保护储户隐私的要求更加严格。规避存款人所在国对账户活动的监督管理,如禁止开设匿名账户等。当存款人所在国家政治或经济不稳定时保护存款。问题离岸银行有以下问题:离岸银行也是犯罪分子洗钱的常用场所,所以名声不好。离岸银行鼓励居民避税或逃税。因为不在存款人住所,可能会给存款人服务带来不便。开离岸银行的起点一般较高,所以主要服务于收入较高的人群。中国情况离岸银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试营业、暂停、恢复的曲折过程。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产生了新的融资需求,银行的国际化经营也需要“走出去”。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这些都为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当然,与此同时,这项业务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和不可避免的风险,因此对金融外汇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期组织的这个专题对离岸银行业务的现状、试点经验、监管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中国各大离岸银行,如深发展、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以及其他离岸银行,如汇丰香港、香港中国银行、香港渣打、香港恒生等,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的欧元美元交易,但当时的业务量很少。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随着离岸银行市场的迅速扩张,离岸银行迅速发展,80年代达到* * *家,形成了新加坡、香港、东京等新的离岸银行中心。离岸银行是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它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和各国金融监管的放松。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强金融监管再次成为各国的共识,金融自由化的步伐放缓,离岸银行的发展进入低谷,呈现出相对衰落的态势。离岸银行“西方不亮,东方亮”,出于这样的基本认识,即开办离岸银行不仅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1989年5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招商银行在国内率先试点离岸银行,拉开了中国离岸银行的序幕。随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相继获批试点离岸银行。由于国际离岸银行“革命”的低潮,以及中国记忆中固有的政策不完善、业务种类少、抗风险能力差等缺点,离岸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以深圳为例。截至6月1998,总资产只有26亿美元。“雨过天晴”,刚刚起步的中国离岸银行,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的洗礼和冲击。面对资本外逃的压力,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国家在1999关闭了离岸银行。近年来,随着国家外汇储备的逐年增加和金融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好基础、发展离岸银行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02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等银行重新获得离岸银行业务资格。截至2004年9月底,四家银行的离岸资产总额约为65,438.06亿美元。经营方式:内外分离。由于地理条件、经济环境、历史背景和金融监管的差异,国际离岸银行市场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依托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或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离岸银行市场,如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一类是宽松的税收环境和配套的金融服务形成的离岸银行市场,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群岛。根据金融监管是否区分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前者离岸银行市场可细分为内外混业(以伦敦和香港为代表)和内外分业(以纽约、东京和新加坡为代表)。离岸银行根据国际离岸银行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离岸银行的发展采取了内外分离为主、适度渗透为辅的模式。在“内外分离,两头在外”的管理原则下,离岸银行在试点初期的银行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离岸客户结构和区域分布单一,客户群以港澳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境外股东为主;由于国内中资银行对海外客户的信用状况了解相对有限,实际上离岸银行90%以上的客户都是海外中资企业。这也成为银行离岸业务不良资产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以存贷款结算等传统零售业务为主,同业拆借等批发业务相对不足。近年来,这些银行的离岸业务结构和运作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成为主要利润增长点,短期同业拆借业务取得长足发展。主要问题:存在潜在风险。离岸银行发展初期,政策相对宽松,管理发展方向明确。1997和1998也颁布了《离岸银行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然而,自2002年离岸银行重新开业以来,不完全适应当前新形势的《离岸银行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一直没有修订,也没有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导致政策导向不明,制约了离岸银行的发展。当然,银行自身经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利用离岸和在岸业务的联动,规避监管,增加潜在风险。例如,在2003年下半年的收结汇专项检查中,也发现一些已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在其离岸营销部门质押或担保外汇存款,并向境内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了我国的资金流入压力。未来之路:规范发展回顾中国离岸银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这期间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更多的是长期的低迷,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在最近的中航油危机中,国内有6家银行遭到伏击,其中有3家银行因为离岸银行而卷入其中。当然,不能因噎废食,盲目扩张更不可取。规范发展才是上策。毕竟,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离岸银行的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与离岸银行的发展密切相关,前者往往需要后者的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不可或缺的标志是国内企业成为跨国企业,中资银行成为跨国银行。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企业“走出去”战略,但国内银行的金融服务并没有完全跟上。此时发展离岸银行正当其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在离岸银行的余额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居民的外汇储蓄存款也相当可观。从为国家和民间外汇储备寻求出路的角度来看,发展离岸金融服务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