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彝走廊研究

由于山川的切割,这个地区有着非常丰富多样的景观环境。它丰富的动植物对人类学家来说非常重要,也有许多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资产。藏族和彝族可以分为两大类。西藏在中文里是西藏的简称。彝族指的是四川西南部和云南东北部的诺苏语群,这两个地区的人口都在百万以上。

除了这两个,还有12多个官方承认的民族,如:羌、黎、傣、白、苗、摩(或那)、纳西、哈尼、景颇(或喀喇沁)、怒族、独龙族、拉祜族(也称洛黑)。再加上几个不清楚的所谓藏族族群,如苏尔、普米族、杂巴族、木雅族、尔贡族、贵琼族、贾蓉族、木里族等。这些所谓的西藏分支被当地学者统称为康巴。虽然他们的历史渊源并不明确,但官方来说,他们被认定为藏族或藏族,主要是因为他们信仰藏传佛教或藏传喇嘛教,使用藏传佛教的经典写法。但是,仔细考察这些所谓的藏族平日的活动,包括他们的农业、建筑、纺织、服饰、口述史和家族语言的使用,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的族群原本与藏族不同,只是逐渐被藏族同化了。

一般来说,根据纬度和海拔高度,当地可划分为三至四个农业生态区。第一个区域大约是海拔3000米或者北纬30度。这里藏族的主要作物是大麦,而苏诺(彝族)种植荞麦(有甜、苦两种)。除了农耕,通常还涉足畜牧业(藏族养牦牛、马;苏诺人饲养绵羊、山羊和马。第二区延伸至海拔1000 ~ 3000米或北纬30度以南。该地区的主要农业系统包括小麦和季节性作物,如马铃薯和玉米;再加上牲畜,猪,羊,牛(有一部分是水牛)。当高地供水稳定时,当地居民也会修建梯田种植水稻。野生花椒是当地烹饪的重要调味品。花椒通常沿着山坡生长,是当地人重要的经济作物。我们在这里发现的大多数民族都是所谓的藏族分支。高密度的人口结构往往将农耕方式延伸到极致。因此,成行的玉米地被安排在大于45度的斜坡上。不用说,这样的耕作无疑会带来土地侵蚀的问题,往往会在山坡上留下漏斗状的冲刷痕迹。

最后一个地区低于海拔1,000米,是亚热带河谷地形。在这里,水稻梯田是主要的农业景观,加上烟草,小麦,土豆,油菜花,菠萝和一些甘蔗。多年生植物可用作经济作物,如茶叶、荔枝和香蕉。居民饲养的动物包括猪、羊、水牛、鸭、鹅和鱼。此外,这个山谷包含各种族。这些人更多的是中国人,活跃在市场贸易中。

历史上,这条走廊是两个不断扩张的文化实体的竞争之地,即走廊东面的中华帝国和走廊西面的西藏喇嘛教神权。自13世纪以来,中华帝国在这里促进了它的文明进程(见史蒂文·哈勒尔编。,中国伦理前沿的文化遭遇,1995;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寻求改变少数民族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并将其附加到自己的文化范围内,如授予部落首领酋长或任命地方官员。通过贿赂、胁迫和频繁的军事活动,中华帝国的触角已经深深地伸向了这条走廊。在这里,能与中国扩张主义抗衡的,是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统治集团。藏传佛教的基础是神圣的寺庙,复杂的仪式,神话,建筑,艺术,书面语言,唯心主义等等。藏传佛教通过活佛转世,改变了周边民族的信仰,变成了神权化、来世化。原始藏民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差异和相互鄙视,这在日常生活中可见一斑。在他们的神话中,直到今天才加入扎巴等藏传佛教改革宗氏族群体,甚至试图建构他们是正宗藏传佛教后裔的神话,希望从藏族民众手中夺回宗教正统。相反,还有其他民族精英近年来不断重申他们民族的本来面目,否定现存的西藏社会阶层。这颗卡在中华帝国和西藏神权之间的棋子,如今已经悄然来到了21世纪决定性趋势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