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的婚丧习俗和特色小吃。尽量做到全面。

特色小吃:肉饼、鱼面、豆皮、热干面、老米酒等等!(肉饼,鱼面国内只有麻城有。哦,够特别的!)

婚俗没什么特别的。(下面转载黄冈的古代风俗给你看看!麻城还是黄冈的!)

饶平黄冈及黄冈周边地区的婚姻大多与家风有关。追求者一般都是媒体斡旋,也有亲戚朋友介绍的。目前男女都是因为同学同事结婚的。

传统婚俗有一定的程序:一般第一步是“相亲”,先由男方去女方家“看对方”。如果女方觉得这个“女婿胚”合意,就煮糖粥请她,然后女方去男方家看房子,家居陈设等。,也就是所谓的“访家风”,多是她父亲和哥哥做的。目前女生经常去男方家观察。

如果两家人初步同意,方便男性请一天假。也就是媒人领着男方的舅舅和舅舅去女方家问女方的生日。一大家子一本正经,备有“邮筒”(邮筒长3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用檀香等名贵木材制作,配有铜合页、“如意”锁、小铜锁)。在邮筒的四周贴上一个大柱子,柱子上标明男人的生日,然后锁上。放在箱子里,扛到女方家,开锁拿出来。女人在这个帖子上填写女孩的生日,然后锁起来带回去。男方请明星命家人算算,这叫“结婚”。星命家有自己的理论,就是“男选女,八字贵有主二星;女选男,八字贵中性。“只要短期内男女双方家庭没有大的变化,这桩婚事大概就能成——因为在这个程序之前,男女双方,尤其是女方的‘八字’已经由媒人传给了对方,应该先‘合’起来。

“请一天”之后是“谈就业”。男方一般先送点钱,目前多为240元,外加32块蛋糕,成对(也就是两根榕树枝)。女方收了钱,打开那盒蛋糕,从周围拿了一半,剩下的用“一对红花”(也就是两根石榴枝)放在中间,由男方带回来。嫁妆的多少因时代背景和家庭条件而异,总是由两家商定。旧社会,有钱人娶的是丫鬟和田地;穷人无非就是几样柴米油盐。普通人多是床,帐篷,箱子,柜子,桶之类的,但目前家用电器居多。贫富悬殊,不同于万里。但是你得编八个公式。如果女方有奶奶健在,还会给她一个“母盒”作为彩礼,大多是蛋糕和食物,有的会换成钱。

然后是“录用”,一般是“谈录用”发多少钱,“加成功”发多少钱。如上,那就送240元。

之后是“食物订婚”,男方给女方糖果和蛋糕,分发给亲朋好友。寓意是传达一个好消息:“姑娘长大了要嫁人。”收到蛋糕和点心的人应该送礼物:布料、珠宝或粉末...叫做“送花粉”。

最后是“聘期结束”:男方补足约定的嫁妆,送上星命家族计算的“龙凤帖”。“龙凤帖”又叫“九面帖”。九面大帖其实只有八面,第八页(也就是封底)只折了一小块。其意“八”为负数,“怕生女孩”;“九”是正数,“希望生男孩”。

九面海报由红纸折叠而成,封面上写着“龙凤贴”或“竖琴声”等字样。这本书的第二页是关于男人和女人的生日。男方称之为“干枣”和“建生”,女方称之为“坤枣”和“盛瑞”。中间注明年、月、日、时,并注明“阳气”、“阴胎”、“福星”、“天丝”等分支。

第三页注明中奖时间、剪衣服时间、结账时间;第四页标明了安床、祝福和加冕的时间;第五页注明结婚、省亲日期;第六页空着,或者书上写着“孩子”几个字,以后生孩子的时候再填;第七页以诗歌或对联的形式表达祈祷的愿望。比如“太阳照吉星,结婚喜来,夫唱妇随歌好,上下事顺”等等。

封底一般写“福”字。

龙凤帖发出后,如果女方没有异议,就按照帖中注明的项目和日期进行准备。新娘请来了一位“幸运的男人”,即一位夫妻完整、子女众多的老妇人,为她解开辫子、梳好发髻,有的甚至安排他们睡在一起,请老妇人教她在房间里应该注意些什么。新郎也是一样,除了自己理发、装修新房,还要请家里的好心人(他父母也可以)为他“安家”。也有人在床上说四个字,如“金玉枕床脚,新郎为父,吉祥之时,翁马骁笑”等等

如果女方觉得有点不合适,可以要求男方再休一天。择日叫做“入日”,实际上是延长婚期。比如男方本来打算八月初一结婚,女方觉得第一天和人撞了,要求再来个八五天。如果男方觉得第八天好,就在第八天;十五好,那就十五。前八十五天不好,就十二天。如果女方没有异议,那就十二。不然就另选一天,双方都没有异议。相反,一种情况是“退出日本”,即缩短婚期,提前结婚。通常男方或女方家庭(五服以内)有人去世,双方都不愿意因此而另选婚期。当时,新娘收拾好日常衣物和杂物,匆匆赶往婆家准备结婚。如果你还没有完成之前约定的所有事情,那就把它们留到另一天。如果是女方家里去世的人,哪怕是去世的爸爸妈妈,新娘也不应该哀悼。如果婆家死了,新娘到了婆家,就会披着麻衣,拿着棍子“办事”,这叫“挥凶”。因为私奔,所以也叫“出走”。

婚礼当天,亲朋好友会陪同新郎到女方家结婚。新娘出嫁前三天,日常生活由邻居姐妹陪伴。婚礼当天要吃“六碗”,也就是六个菜。吃饭的时候要有绿妈妈(也就是伴娘)陪着。结婚前要和父母告别(拜四次)哭,意思是哭出“眼汁”(眼泪),留给哥哥当“家伙”(财产)。新娘上轿子(或骑或走)前,新娘的父亲或宗族总要给轿子喷“红花(石榴)水”,说好话,如“红花水,喷了轿子,女儿(或新娘)嫁得像个淑女。”新娘出家门后,不能回头。去婆家的路线也有讲究:不要走捷径。从东门或南门进入,必须经过新郎家门前。有的新娘结婚时见父母,离开父母家却选择见父母。进了婆家,选择时间催父母。这样前后要两个小时,路上不能停。如果新娘到新郎家的距离不算太远,就得慢慢走。要准确把握这个时间,就要靠伴娘们了。有的新娘在“三煞白虎”那天结婚,没有别的日子可用,只好在轿子前挂一块猪肉,到婆家外面摘下来扔掉。

如果新娘结婚了,家里还有一个没结婚的姐姐,姐姐就站在半梯上送她出嫁。意思是“我住的地方很大,应该先结婚,但我不想碍你的事,也不想不如你。”如果有未婚兄弟,形式也是。目前,人们避免上楼,或者干脆呆在外面不回家。

当地习俗认为在这一天女性最受尊敬。旧社会,官轿子遇到新娘轿子,官轿子不得不暂时避让,让新娘轿子先过。一般“赚钱”的人,不管是做小生意的,还是渔猎的,都会在鲁豫新娘子出嫁的时候感叹:“可惜,今日无利。”这是常有的事。所以当地人在选择日式家居时,更倾向于选择小孩、丑、阴等路人较少的时候。新娘进屋,婆家要避开,门大开,让新娘进屋,婆家才能出来。旧时新娘进门时,在门槛外套一根小吸管,点燃烟,让新娘穿过,称为“烟跨火”。

皇岗是一个码头的地方,大多数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保留着自己固有的习俗。所以,同一个地方的婚俗是不一样的。有闹洞房的;还有那些不闹洞房的。不闹洞房的怕和新娘“抢”,影响彼此的运气。闹洞房的和别人差不多,大多是打闹嬉笑,有的甚至在新娘的床上打扑克。说四句既优雅又通俗的话,最好幽默风趣,引起笑声。比如“支架硬硬的,就会磕到床下。今天,你将娶一位祖母,明天你将成为一位父亲。”30多年前,笔者看洞房,一个小伙子说:“新娘子飘逸滑,肚大奶突。”在整个房间(包括新娘和新郎)的笑声中,没有下文。必须说明的是,在那个时间和地点,绝对没有未婚先孕,敢拿婚礼做文章的。说四句话的人限于见识,只是搞笑,人们从来不会见怪。

婚礼结束后婚礼就结束了。以前不一样,现在更有意思了。有循古者,有不循古者,有古今杂糅者,难以形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婚姻习俗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运动的制约。在变化和动荡的时代,如土地改革和以前的政治运动,婚礼往往会简化。比如文革的时候,他们选了一个节日或者休息日,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休息过后,一起去男方家,结了婚。邻居说,“山药的老婆不敢被人知道。”山药说:“我自己也不知道。昨天晚上,我儿子让我今天早上做另一个人的菜,但是那个会吃的是新媳妇。”

按照传统的婚礼习俗,新娘要在房间里躲三天,三天后再离开房间,打开米缸舀米做饭。先在米缸里放个红包,红包归新娘。饭后“回厨”和“回厨”都是建立在做晚饭前(看不到烟)回家的前提下。交通不便,走得太远的不一定回父母家。她们可以随意在路边小店吃午饭,然后回婆家,也算是一种回报。以后会有“两回”“三回”。最近很多人忽略了“三返”,把三返和二返结合起来,就是回娘家后,我再出去转转,然后第二次回娘家。如果是“移民”新娘,就要等四个月,改天再来。新娘家一般会煮糖粥招待。然后丫叔带了油来陪新娘回婆家,说“带油来加灯”。“光”和“丁”是谐音,希望新娘早点生孩子。他们的“叔叔”有三种不同:有新娘哥哥的,有新娘妈妈叔叔的,有新娘侄子的。(有的人家里没有侄子,可以从宗族里“借”一个做叔叔。)雅叔会带糖果和糕点(有的专门做糯米糕)分发给哥哥叔叔公婆。当他收到蛋糕时,他会用红包回赠,并绑在他的脖子上,这被称为“种植胡须”。

新娘回来,伴娘带她去“洒井”,就是往井里撒一小包红糖。当时,伴娘在喃喃自语,请求“龚景·马静”(好上帝)的祝福和邻居的照顾。

新娘的嫁妆应该有剪刀、针和线。这一天要“裁剪”,熟练的要做一件衣服;一般也要剪缝。

新娘的发髻上要插一根珠针。珠针有一个作用:在性交过程中,新郎要么劳累过度,要么兴奋过度,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射精,也就是俗称的“上马”。这时候,方便女方拔出珠针,贴在男方屁股上。丈夫痛苦时剧烈收缩,“黄河逆流”,救了司机。不懂这个公式,慌慌张张把一个人推倒,他会筋疲力尽,死于阳。

如果新娘在月经期结婚,要在床脚放四个盘子,里面放些水和草。在床脚放一把镰刀,叫它“马”去割马草娱乐。那时候不能合住一个房间。婚前新郎的父母也要教新郎这方面的知识。

新娘在婆家第一次坐马桶前,要往马桶里泼点油,伴娘也要说四个字,大意是“泼油宝宝滑”,希望以后生产顺利。

新娘的嫁妆里应该有一只小公鸡。有的甚至向男人多的女人要一双童装,放在床上。希望新娘早点生个儿子。

虽然新娘的嫁妆很不一样。但是有一个是一样的。也就是“女婿面前”和“我女婿面前的草头肚腰”,有十二个红鸡蛋,十二个香蕉,一个猪心,一个红糖球。新婚之夜煮猪心和红糖。据说这样,夫妻俩就可以同心同德地生活在一起了。“草头”是两根咸草,用红纸和红丝绳扎起来取草头打结之意。“腹腰”,肚兜也。就是把布折成中国式口袋,线点点。放种子(多为早粒种子)、龙隐(钱)、桂圆干和一捆棉花(用红纸包好卷成一捆,两头用棉花,用红丝绳对半系好)。男方要在洞房里放一盏煤油灯(灯管上写着喜字),让它燃三天三夜,放两对大吉(四个橘子)和一个用炒黑豆和红糖做的“黑豆丸子”。这一切都是基于一个愿望:吉祥如意,长命百岁,儿孙满堂,大富大贵。

以上都是初婚。

男方女婿被女方家收养的习俗也差不多。一般来说,也有互相看看,商量就业,给亲戚打招呼的(女方长辈会打招呼,有的新娘也会去)。还有“嫁妆”(因为男方也有亲朋好友的馈赠和家里固有的东西)和“回礼”。在旧社会,男方到女方家就改姓女方,一直沿用到刻石碑,女方在石碑上改姓丈夫,这样就不会被人误认为是同姓通婚——旧社会是不允许同姓通婚的。

孩子被妻子姐妹收养的新郎叫“叔叔”,丈夫出嫁的阿姨叫“阿姨”。目前,大部分娶了妻子的男人都没有改姓,只有孩子跟了女方的姓。如果孩子多,就有一些男性的姓氏。还有个别姓氏用男方的全名,对女方父母伤害很大。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传统婚俗严重冲击了男尊女卑、男尊女卑的观念。但客观来说,彻底根除这种观念还需要时间,尤其是在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的劳动人民中。至于同姓通婚,更是无处不在,屡见不鲜。

丧事,主要是为了悼念。是死者的亲友(一般是女性,男性负责招待客人,鄂东的习俗是葬礼请客。)来哭,主要是表达对死者的惋惜和对死者生前功绩的赞美,诉说死者的不幸。死者去世后的第一个晚上,应该由死者的至亲(一般是晚辈,比如儿子或者女儿!)安葬前,风水先生要选好日期和房子,商量安葬事宜。葬礼之前,所有的送葬者都需要穿皮马戴孝,(就是把白丝戴在头顶上,死者亲属越多,白丝戴的时间越长,一直到脚跟,甚至拖地!)哦,我就知道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