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选其一谈得失。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言自明。

作为我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代表作,这本书几十年来获奖无数,对这本书也有两极分化的看法。作为经典,这本书值得中国所有人阅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其影响都是深远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钱穆先生应何敬之之邀,为台湾省战略顾问安全委员会所作的专题演讲集。在台中养病后,他还要写一本“研究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教材。由于截稿时间紧迫,他对讲稿稍加补充和修改,正式写成了付梓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本书对中国汉、唐、宋、明、清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如政府机构、选举和考试、税收制度、国防和军事制度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比较。,并叙述了革命的演变和指陈的得失。不费事说什么,论述精辟,就是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钱穆先生在书中反复强调,任何政治制度都要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如果仅以现在的标准来评价和看待历史,就会有失公允,得出极端的结论。这恰恰是当时王先生写书的环境的反映。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弱国,弱国很容易自卑,自卑很容易否定自己。在书中,钱穆先生强烈反对用“专制黑暗”来评价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武断言论。想想当时的中国,应该还有不少五四新文化的遗产。在反思中国落后的原因时,他们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否定传统,全盘否定。“我想谈谈历史,可以让人少一点武断”是真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钱穆先生强调,呈示制度要符合民族传统和人事。这一点极其重要,尤其值得学习和理解。近年来,大量专家学者谈论如何解决一些中国问题,只有开口,才能符合国际标准地解决。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制度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不如用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当然,传统文化中肯定有精华也有糟粕。然而,不管是好是坏,它实际上正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糟粕要丢弃,但可以一蹴而就。也就是说,中国问题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解决。当我们跳出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100年的历史对比,发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而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看完这本书,一方面受益匪浅,纠正了自己的历史观;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疑点。总觉得钱穆先生对元清有很多抱怨,很轻蔑,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在对清朝的评论中,虽然我也同意钱穆先生的说法,清朝是部落政权取代了历代文人政权。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者,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依靠自己的人民来统治,所以,不可避免地要由部落政权来把持文人政权的证券;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被汪洋大海中的汉人和汉文化所包围,他们继承中国原有的政治制度是必然的,否则,他们就不可能进行任何可能的统治。清朝皇帝接受汉化的诚意和速度是之前所有少数民族统治者无法比拟的,而汉化最快的部分就是政治制度。既然汉唐宋明四朝的政治损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是情有可原,可以理解的,怎么就完全不适用谈清朝呢?所以王先生对满语的评论,可能带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以上讨论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