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雕像在哪里?为什么叫大禹雕像?

大禹雕像-大禹雕像大禹雕像位于河南禹州市王禹大道与华盛路交叉口。任何一个路过禹州的人,自然会看到一个高大的石像站在一个巨大的花坛中间,手里拿着一个石罐,那就是大禹的雕像。

这座大禹雕像是今天禹州的标志性雕像。

这样的雕像其实和禹州的名字是一致的,就是大禹的意思。4000多年前,大禹就是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治理中国土地上的水患。

正是因为有了大禹,才有了今天的禹州。

夏朝建都于禹州,大禹封国于禹州,夏柒设在禹州。根据专家的考证、历史记载和禹州的名胜古迹遗存,如以于霞命名的王宇山、王宇村、风土民情,以及禹州人民对大禹的了解程度,可以断定禹州是夏朝的都城,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开国君主,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大禹是禹州的根,禹州因大禹而得名。禹州与大禹、夏朝关系融洽,沉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无与伦比的于霞文化。

据竹书编年史记载:“元朝在桂海,帝(齐)位夏邑,诸侯在君太,诸侯顺从。”《汉书地理志》也记载:“颍川县杨寨县,名夏禹国。”《禹州市志》的记载也告诉我们,“从夏朝到战国时期,禹曾是夏、汉的都城。于霞的旧都,建在城市北部的巴厘岛,是中国第一个国家首都。邵康复辟后,在城西北修建了邵康城(今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布局整齐,规模宏大。城北为内城(紫禁城),内城周围有两座耳城。还有一些遗址,那时候还能看到。”

其实,禹州人相信大禹在禹州建都的最直接证据就是君太。

君太,又名夏台。竹书年谱记载:“夏柒元年,帝位夏邑,诸侯在君太。”君太原在禹州西南三三,后建城。

夏柒是大禹的儿子。自夏柒以来,与以前的历史不同,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而君太也因此成为中国重要的宫廷会议,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奴隶国家的正式建立。夏末,桀暴虐无情,把商汤囚禁在夏台。唐王神庙就建在这个地方的后面。明嘉靖十年(1531),周智年间,刘魁在城西北角建唐王寺。清康熙十八年(1679),时任知府的于国弼在唐王寺前修建了一座古君台,即现在的君台遗址。

坐北朝南的军台,是砖石结构,洞下有亭阁式,但民国时期台上的亭阁被毁。桥台略呈方形,高4.4m,宽7.4m,深6.16m。中间有一个洞,宽2.46米,高2.87米。牌坊券上,有“古君太”三个字镌刻在国家碑上,题词是“光绪吴佳夏,黄重修在南海”。两边的对联是:“名始于夏,怀古上台。”有两个门,虎钉兽环。舞台上的阁楼是一座宫殿式建筑,门窗通透,由24根外露的柱子支撑,上面铺着赭色琉璃瓦。四面有20个石栅栏,上面刻有20幅历史轶事和风景名胜的图片。

在古老的军台后面,有王宇庙,始建于夏朝。据《夏志传》记载,邵康“东行,寻古都杨寨。我命修宁、哀、密、蜀五殿,扫描诸侯,献先王殿。修宫,修君太,视九鼎,告天下诸侯。”“明年元年一月,即夏王座,五殿,王著岭,郊地祈福,祭九鼎,坐君台,面向诸侯。他成了中兴第一王。”古军台后面的王宇庙是明朝遗留下来的。正殿的基座很高,有9级石阶,大殿高24米。它歇息在山顶,重檐,气势磅礴。寺内有一尊大禹像,像前柱上写的对联:“江淮河水思明德,精气危。”

正殿两厢有玄关,玄关南端有圆门。穿过圆门,可以进入东西两个院落,东院有三贤寺,西院有水德寺。

正殿后面是“鱼池”,又称“龙池”。

王宇锁角井一个英雄神话时代的烙印。

让禹州人口流传千年的,是王禹索角的故事。虽然故事在现代人看来很离奇,但也没办法。站在2000年的高度,回望公元前2000年的历史基点,距离4000多年,难免迷雾重重,眼界自然难以与4000多年前平起平坐。但是谁能说现在的人?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人,因为对事物的认识有限,所以神话很多。那是一个英雄神话的时代。

大禹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公元前2000年尧帝时代,水患遍地,治水成为国家头等大事。然而,由于认识的局限,治水工作很难开展。这时,大禹出现了。他采取的清淤方式产生了与以往治水不同的效果,水得到了控制。因为控制了水,所以引起了一个时代的变化,所以人们尊大禹为神,认为他是上天派来控制水的。

据说大禹治水使大地太平,喜水的龙担心危及龙宫,于是带领九仔、水蛇、乌龟之类引潮涌凶猛,阻止大禹治水。大禹利用母蛟喜欢引水上涌的特点,让臣民站在山顶,等着龙往上涌,用木滑石打它,龙就会后退。双方先后在伊洛、和硕、蔡晨交战,最后围困何英河木角。龙族战败,子孙四散。禹命令几个勇士跳进水里,用绳子把母龙捆住。挖一口深井,竖起一个桩,把雌龙锁在井里,让它永远出不来,只留下鱼、龟、虾、蟹,生活在江湖中,与人类为友。这就是大禹锁饺子的故事。

其实在禹州,最典型的大禹锁教故事是另一个版本:相传禹州北部颍河畔住着一对老夫妻,膝下无子,收留了一个被水冲走的孤儿做养子。这孩子聪明伶俐,老两口视其为掌上明珠。但他不学文学,不学武术,整天在颍河里玩耍。老两口怎么劝他都无济于事。

在寒冷的冬天,大禹路过何英河,看见一个顽童在水里玩耍,浑身冒着热气。大禹定睛一看,发现顽童已经被龙变了形,马上派人盯着孩子,偷偷看他家在哪里。

原来这条龙知道大禹的力量,怕被大禹抓住,就变成了藏在民间的小孩。

第二天,大禹乔装打扮,去孩子家打探。

老人把收养孩子的事告诉了大禹,大禹明白了一切。中午,孩子从河边回来,看见大禹转身就跑。就在这时,大禹从碗里拿起一根面条,喊了一声“换”。面条立刻变成了一根又粗又长的铁绳,咣当一声套在了孩子的脖子上。大禹大叫:“畜生,快原形毕露。”话音未落,顽童变成了一条嘴如血盆,眼如灯笼,爪如利爪的龙。

大禹马上把锁着的龙压进一口八角井,龙苦苦哀求:“你什么时候能放我出来?”大禹说:“除非那天石头开花。”

据说这口井与大海相通,深不可测。

许多年后,一位新任命的国家官员来到王宇的索角井。他想看看井里被锁住的龙是什么样子,但又怕头上的纱帽掉到井里,就把纱帽摘下来放在井边的石柱上。井里的龙以为石头开花了,挣扎着要出来。转眼间,水井轰鸣,井水不断上涨。州政府官员非常害怕,转身就跑。酋长摘下纱帽,马上送给州政府官员。龙看不到柱子上的花,就又老老实实地躺在井里了。

至今,在禹州市古君台南街中段东侧一个单位的院子里,还有一口王禹索角井,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成功而修建的。早期建筑在清末被毁,水井已被填平。现在的索角井由蔚县(今禹州市)人民政府于1984重建,位于原址略东。井上有古色古香的亭子,上覆琉璃瓦,前有四根露柱,八扇雕花门窗。“王禹索角井”五个大字镌刻在大门的额头上。大殿正中有一尊李像,右手拿着饺子头,左手拿着链子,威武之气。王禹雕像前有一口井,井上覆盖着巨大的石头。石头上有一条链子,说明井里拴着一条龙。井盖移开,井中有水,水中有一条石雕龙,背朝天,呈跳出之状。

大禹是禹州的根,禹州因大禹而得名。禹州南关大禹雕像是今天禹州的标志性雕像,显示了禹州与大禹、夏朝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