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范森作品目录

1.章太炎思想,台北:时代出版公司,1985;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

2.古史论战运动的兴起,台北:云辰文化出版公司,1987。

3.《中国历史和政治生活》,剑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年。

4.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谱系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3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1月。

5.《明末清初十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5438+2月。

6.《中国近现代史家与史学》(人文系),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00,274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7.《权力的毛细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3)。

8.傅斯年:《中国近代史与政治中的个人生活》(北京:三联书店;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3)。

9.倔强的低音:对某些历史思维模式的反思(台北:云辰文化产业公司,2014;北京:三联书店,2014)。从传统到反传统──两种意识形态语境分析,周洋山主编,从五四到新五四(台北:时代出版公司,1989),页242-267。

从曾静的案例看18世纪初的社会心态,大陆杂志85.4 (1992): 1-22。

历史记忆与历史:以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为例,当代91 (1993): 40-49。

明末清初家谱与省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报,63.3 (1993): 679-712。

傅斯年:一个五四青年的晚年,《上海图书馆学报》6.1 (1993): 5-53。

《明末清初心即理论的动摇与学风的转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报》65.2 (1994): 333-372。

“道县时期民间儒家学派──太谷学派研究述评”,《新史学》5.4(1994):141-162。

邵(1810-1861)与清朝思想的激化,《大陆杂志》90.3 (1995): 1-8。

刘与晚清无政府主义运动,《大陆杂志》90.6 (1995): 1-9。

读傅斯年档案札记,当代116(1995):30-53。

“大胆的傻瓜”冯芳(1500-1570)和他的拓本《大学明学》35 (1995): 74-91。

伪造与晚明意识形态之争──冯芳与《大学石经》。新史6.4 (1995): 1-20。

傅斯年和陈寅恪,中国文化12(1995):238-241。

《清末民初的社会面貌与傅斯年》,《清华学报》25.4 (1995): 325-343。

傅斯年对胡适文史观的影响,汉学研究14.1(1996):177-193。

历史记忆与晚清国家建设:以章太炎为例。思想和文字34.3(1996):1-18。

“什么能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的冲突”,《新史学》8.2 (1997): 93-132。

《明末清初的思想目的》,《大陆杂志》94.4 (1997): 1-4。

清初思潮与六子姚杰──兼论清初稷山学派的划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报68.2 (1997): 417-448。

清初讲学,中央研究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学报,68.3 (1997): 503-588。

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两次危机,当代122 (1997): 44-63。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传统因素:论思想的本质和作用,学者12(1997):1-28。

《近代中国私营部门的政治化》,当代125(1998):110-129。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演变处方:从群学到社会,载于《想象人民:中国知识分子与公民的概念》,1890-1920。约书亚·福格尔和彼得·扎罗(纽约:夏普出版社,1997),第258-278页。

潘与清初思想界。亚洲研究23 (1997): 224-268。

《戊戌变法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以日本为例》,21世纪45 (1998): 47-54。

“明末清初儒学的宗教化──以徐的《说天学》为例”,《新史学》9.2 (1998): 89-123。

明末清初的一种道德严,郝燕萍、魏秀梅主编,《近代中国的传统与转型:刘院士七十五寿辰随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页69-81。

《明末清初的日本家谱与思想家——以李岩学派为中心的讨论》,《中央研究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学报》,69.2 (1998): 245-294。

《清初玄学与玄学的衰落》,《中央研究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学报》,69.3 (1998): 557-587。

《方与晚清学风》,《庆祝杨向奎先生从事教学研究六十年论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第557-567页。

《王国维与傅斯年:殷周制度与夷夏之事论》孙敦恒、主编《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20周年论文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第10-365438页。何赵,《学术思想述评》第三辑(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页473-492。

顾颉刚,《现代中国:历史文化与民族主义百科全书》。王克文(纽约:加兰出版公司,1998),第128-129页。

新潮社,在现代中国:历史文化与民族主义百科全书。王克文(纽约:加兰出版公司,1998),第242-243页。

《清初下层民众的思想:胡琛、陆诗怡与魏村》,《大陆杂志》98.1(1999):1-21。

《思潮与社会状况》,余英时等。,“五四新理论;不是文艺复兴吗?也不是启蒙(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9),第103-143页。

《明代心理学家的社会角色——以严钧《急救心火》为例》,《郑钦仁教授退休论文集》(台北:稻香出版社,1999),第249-266页。

王《悔翁日记》与公元前──兼论清代历史的潜流。现代东亚思想与社会:李永池教授六秩生日文集(台北:月丹出版社,1999),第279-318页。

《晚清政治观念与新史学》,学术史与方法论反思: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7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0年),第125-146页。

罗志田主编《民国史中的新派及其批判》,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历史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第31-130页。

《清初士人的忏悔心态与消极行为──不进城、不听课、不结社》,周治平、威拉德·j·皮特森主编,《国史新记录:余英时教授退休文选》(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2年),页367-418。

《现代知识分子自我形象的转变》,《台湾省立大学文史哲学报》2002年第56期:1-28。

张(张平林),载于《中国哲学大百科全书》,编。安东尼奥·s·库阿(伦敦:路图出版社,2003年),第854-857页。

《关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几点思考》,《新史学》14.4(2003):177-19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的一个公案──再论黄宗羲与陈确的思想谈判”,见《新亚学刊》编辑委员会编辑的《钱宾斯先生百年纪念学术论文集》(收录于《新亚学术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2003年],第14期),第2408页。

《历史研究的新视野:重读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工作主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75周年纪念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4年),第161-176页。

〈论文史?龚燕新解,邱慧芬主编,《自由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林毓生七等寿卿论文集》(台北:云辰文化产业公司,2005年),页229-256。

“从经学到史学的转变:以和孟为例”,《历史研究》,2005.2: 59-74。

王范森,冰野善宽译,《历史学会:中国近代史回顾》,《关西大学中国文学学会纪要》26 (2005): 29-46。

钱穆与民国学风,《燕京学刊》21 (2006): 1-35。

“主义”与“学”——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分裂”,荣主编,《四风系研究文集:庆祝先生70寿辰》(台北:云辰文化产业公司,2006年),第一卷,第123-170页。

前言,载于《晚清民国的历史生产政治》。韩子奇和罗伯特·约瑟夫·卡尔普(莱顿,波士顿:布里尔出版社,2007年),第七页-xi。

从“新民”到“新人”——关于现代思想中“自我”的几个问题,收入石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院士七秩诞辰纪念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7年),页171-2007。

清代的孔庙──国史儒生传与道光年间的祭祀设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报79.1(2008年3月):63-93。

《从东亚谈判史料看中国》,《东亚文化谈判研究》,1(2008年3月):93-96。

中国近代的线性历史观——以社会进化为中心的讨论。新历史19.2(2008年6月):1-46。

现代中国的新学术运动与人文科学,东方研究杂志:大东文化顾雍63(2008年9月):81-100。

“五四运动后的思想变化──以人生观为例”,国家图书馆参考组编辑,《五四运动著作目录初稿》(国家图书馆丛书?选定主题类别否14;台北:国立图书馆,2009.3),第47-59页。

《五四运动与生活世界的变化》,21世纪113(2009年6月):44-54。

程庄《〈清代中叶思想史〉研究》,天浩主编,《文化与历史的追求》─《余英时教授八阶守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9年,438+02),页245-2438+0。

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分裂。在徐吉林《启蒙的传承与反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6438+0)。<评彼得·伯克,法国历史革命>,新史学3.2(1992):169-180。

<对卡洛·金茨伯格、线索、神话和历史方法的评论>,新史学6.3 (1995): 217-228。

《历史方法与历史想象:朱的历史世界》,《中国学术》2004年总第18期:219-237页。(最早出版于2004年,这一期已经过时,实际出版时间为2005年。杜、王繁森编著。,傅斯年文物资料选辑(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5)。

杜、王繁森编著。,新学之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70周年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傅斯年书信选:陈寅恪部分,连载于《联合报》,195+02。

《时宇藏胡适与傅斯年书信集》,《大陆杂志》93.3 (1996): 1-23。

陈寅恪未发表的书信,当代123(1997):64-68;124 (1997):52-61。

刘半农与历史语言研究所民间文艺组,《新学之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70周年纪念文集》第一卷,第119-133页。

荣昭祖与历史语言研究所,《新学之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70周年纪念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第一卷,第345-352页。

李金华与《明朝实录·新学之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70周年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第二卷,第467-473页。

昆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新学之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纪念70周年文集》第2卷,第773-7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