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历史沿革

中国文物考古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文山州就有人类生活、繁衍、发展,盘龙河沿岸发现的石磨工具,青铜时代的斧、锄、矛、叉、凿等,与云南文化、夜郎文化有很强的一致性。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后,成为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西汉丁原六年(前111),汉武帝刘彻开发西南边疆,令池义侯领兵攻克西南的格格、于越等郡。庞格县辖17县,其中11县在今云南东南部,文山、砚山、马关三县属金桑县,西畴、麻栗坡属都蒙县,丘北属缺峰县,广南、富宁属巨鼎县。东汉时期,文山州仍划归张有县。其中,文山、砚山、马关、西畴、麻栗坡属金城县,丘北属鹊峰县,广南、富宁属巨定县。

三国蜀汉三年(225)春,诸葛亮领兵平定益州、宋岳、群格、永昌,后将四郡改建宁、诸提、云贵、永昌、兴谷、张越、张思郡,调都督。今天,文山州的八个县划归金城县(文山、马关、西畴和麻栗坡)、峰峰县(丘北)和巨定县(广南和富宁)。

西晋太史六年(270),宁州七郡。太康三年(282),宁州被废,并入益州,设南义校尉。泰安二年(303年)复置宁州,全国共有19州,形成州、郡、县三级建制。今天文山州的县分属于宁州兴谷县的金城县(文山、砚山、马关)、都佐县(西畴、麻栗坡)、缺峰县(丘北)、巨鼎县(广南、富宁)。

东晋时期,宁州分为17郡。今天文山州的县分属于兴谷县的巨鼎县(广南、富宁)、Xi安县(西畴、麻栗坡)、凉水县的缺峰县(丘北)、新丰、建安县(文山、砚山、马关)。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至北周大定元年(581年)的二百多年间,战乱频繁,以华南最流行的姓氏爨氏为首,郡县设置经常变动。隋朝统一全国后,文山州现属南宁府管辖。隋炀帝开四年(584),废除总统制,改州县制为州县制,设、、解州,振兴古郡。今天文山州属于周坤。

唐初,设立南宁府(曲靖)。今天的文山州隶属于兖州、唐王州、贵武州、卓龙州、颍州、嵊州、钦州。唐后期(南诏),文山、燕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归通海都督管辖,广南、富宁归岭南西路安南都督管辖。

到了宋代,除了广南、富宁属于广南西路(广西桂林)的特莫路和广元(广西南宁)的左江路外,其余六郡都属于大理国政权范围内的宁宁镇(丘北)、王弄山(文山县)、蛟河三区(马关县八寨、文山县古牧)和一泥家。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云南设道、州、县为省和行政区。至元十二年(1275)、十四年(1277),设立广南西路傅玄司,现址广南县。至元十五年(1278),五月改称广南西路宣威部,后改称傅玄部,现辖广南、阜宁。

今文山县属交河三部,马关、西畴、麻栗坡属一尼家部分,划归宁远州。元大德四年(1300),今丘北县属广西路(今鲁西所在地)管辖。广南、阜宁仍属广南西路傅玄分区管辖。文山分三部,马关、西畴、麻栗坡为伊贾尼部,划归宁远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广南西路傅玄部改为广南府,现辖广南、阜宁两县。临安路改为临安府,管辖交化(文山、砚山)、八寨(马关、麻栗坡)长期官司。丘北县属于广西省维摩地区。

清康熙六年(1667),在平定道化、枯木、八寨、王弄等土司和滇南土司的基础上,改地为今,在道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中设立华凯府,辖华凯、安南、王弄、冯春、永平、东安、姜娜、乐隆八里。原广南府辖广南、福州(抚宁)。丘北仍属广西省维摩府管辖。康熙八年(1669),广西一府维摩府被削,部分辖区分为广南府和华凯府。雍正八年(1730)七月,马白同治、文山两县加入华凯专区。华凯地区辖李逢春(今文山县古牧乡、义井乡一带)、东安里(今西畴县、麻栗坡县的一部分)、李永萍(今马关县八寨镇、河口市的一部分);文山县郭芙下辖开化里(现华凯镇、攀枝花乡、追里街乡、平坝乡、西固乡)、王弄里(现文山县老龙乡、小街乡、新街乡及屏边县、金平县部分地区)、乐龙里(现文山县德厚乡、洪店乡、秉烈乡、马塘乡、西固乡、辛巴乡)。清乾隆二年(1737),广南府增设国保县,即现在的广南县。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华凯府设安平厅(今马关),辖冯春、东安、永平3里。清道光三年(1823),城关江县加入文山县。清道光二十年(1840),丘北县成胜正县隶属广西。光绪十三年(1887),设临安开光路,辖临安、华凯、广南三州。同年《中法延续边界事务专条》规定马关县独龙、麻栗坡县南汶河等南山地区归中国所有,并在仁里里设立安平厅。光绪二十一年(1895),麻栗坡猛洞山及猛洞山三村划归中国管辖,隶属华凯府安平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设立麻栗坡副监察部、河口副监察部。

民国二年(1913),撤销华凯府,文山县称开化县。丘北县增加了一名五槽县助理。废广南州,改名广南县;福州会馆改为福州郡;安平堂改为安平郡。民国三年(1914),文山县更名,麻栗坡副督办交涉处改为麻栗坡防汛特区督办处,直属云南省都督府。安平县改称马关县,原辖区东安里改为普蓝行署,辖西沙、周扬,划归马关县。民国4年(1915),广南县设维摩舍县。民国9年(1920),西萨、周扬由马关建立,郡名西畴县。民国21 (1932)年,姜娜、小维摩两县合并,设立燕山行署,民国24年(1935)更名为官县。26年(1937),复州县改称阜宁县。民国31 (1942)年,文山、砚山、西畴、马关、屏边、丘北、广南、富宁隶属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办事处设在文山县,称为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5年(1946),云南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云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兼保安司令公署。除了麻栗坡是省辖之外,其管辖范围没有变化。民国38年(1949),国民政府濒临灭亡,中国* * *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相继解放文山地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1949年2月,广南、西畴、马关三县建立县人民民主政权;3月,马列坡县人民民主政权成立;4月,文山、砚山、丘北三县成立县人民民主政府;6月,阜宁县成立县人民民主政府;65438年2月,河口县解放,建立县人民民主政府。6月,在西畴县西洒设立滇东南行政公署。

1950 65438+10月7日,文山县解放,滇东南行署专员公署进驻文山县。3月,更名为文山地区专员公署。1950年3月,河口县划归蒙自特区,6月麻栗坡县改名麻栗坡市;1955 10,麻栗坡市改为麻栗坡县。1958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文山地区专员公署更名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1958 10、西畴、麻栗坡两县合并称西畴县,辖西畴兴街;砚山县并入文山县,称为文山县,文山山城由其管辖;泉州* * *辖六县。1961文山、砚山两县9月分别设市;西畴县和麻栗坡县分为两县,全州仍辖八县。65438年至0967年“文革”期间实行军管,国家军管委员会取代国家人民委员会;8月,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取代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9月,经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各县成立革命委员会。1980 165438+10月25日,文山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各县先后恢复县人民政府称号),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