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只能挨揍来泄愤。你为什么要杀他?

众所周知,在《包拯》中,随着电视荧屏的演绎,侦探包青天的形象深入人心。历史上的包拯,清正廉洁。作为家长,我敢于为人民说话。包拯一生处理过无数的冤假错案。随着民间传说的演绎,这些故事逐渐神化了包拯。事实上,在正史中,关于包拯被查的记载只有两条,这两条记载使他名扬天下,被誉为“包青天”。

游静四年,包拯被任命为天长县令。有一天,县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农民到衙门打鼓,表达自己的委屈。根据农民的描述,他早上像往常一样准备好草料,准备去牛棚喂牛。到了牛棚,他发现家里养的牛倒在地上,全身抽搐,嘴里还在流血。农夫急忙跑过去打开牛的嘴,却发现他的牛舌头被割掉了。

包拯等遗作听了农夫的描述,一点头绪都没有,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很明显割下牛舌头的犯人并没有偷牛宰牛卖钱,而且在古代,牛作为农耕中最重要的牲畜,普通人是没有资格随意宰杀的,这在古代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

想了想,包拯决定违法。他告诉农夫,牛的舌头被割掉了,显然是活不成了。你回去杀了牛,但是做不到。不要说县长让你这么做。等到第二天,凶手就会送上门。农夫听了包拯的话,不禁纳闷。宋朝禁止杀牛,否则要坐牢。农夫虽然不解,但认为这是县令允许的,于是回去把牛宰了。

果然,第二天就有人来敲锣打鼓,状告农夫杀牛。包拯看到前来击鼓的人,大叫道:“那狠毒的人呢?他私自割下牛的舌头,起诉他人杀牛。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做。”凶手见一切都暴露了,便一一供认了自己的罪行。

为什么包拯那么肯定来告状的人就是凶手?其实很简单。凶手只割了牛的舌头,没有偷整头牛。这样其实无利可图,还容易暴露自己。所以,凶手和那个农民一定有深仇大恨,而这纯粹是为了报复。而且,这样的人,必须时刻关注那个农夫在牛舌被割掉之后做了什么。发现农夫宰牛后,会向官方举报,进一步报复。

由此可见,包拯在判案上确实有一定的方法,而“牛舌案”作为包拯仕途上的第一案,也被载入了宋代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