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历史与发展

商朝(16世纪-11世纪)开国君主汤曾在安徽北部的亳州建都一段时间。当时安徽大部分居民不是华夏人,后来并入汉族东夷。

战国末期,前278年,楚国都城(今湖北荆州)被秦国攻占,于是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前224年,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国王建的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失陷,楚国灭亡。221前,秦国完成了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属于九江县(寿县),北端属于泗水县、党县。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在安徽固镇县垓下之战中败于刘邦,在乌江(安徽县)自杀。刘邦建立了汉朝。

汉武帝时,东瓯全国迁至庐江县(皖西舒城地区)。汉末,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根据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不久就病死了。寿春属于军阀曹操(三国时魏国的实际先锋亳州)。

芜湖十六国时期,几个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政权,南方维持汉朝。皖北地区成为南北对峙的前线,战争仍在继续。383年,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是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隋朝(581 -618)统一中原。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618 -907)建立政权,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统一。安史之乱期间,皖北淮河地区战火纷飞。唐朝末年,875年,王献之、黄巢起义,从河南渡江到皖南,到闽粤,再经安徽攻打长安。天下大乱,藩镇独立,唐朝很快灭亡。

北宋后期,北晋崛起。1127之后,皖北淮河再次成为南北对峙的前沿:北有金,南有南宋。1161年,晋代海陵王完颜亮出兵伐宋,在今天安徽马鞍山的采石大战中失利。1234年,金死于蒙古帝国。1276年,蒙古军攻陷南宋都城杭州。安徽全境属于元朝。

136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把蒙古人赶到长城。因为首都是南京,所以今天的江苏、安徽两省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称为“南直隶”。地域横跨长江、淮河南北,首次将皖北洪武帝故里凤阳、皖南徽州、苏南富甲一方的太湖流域等经济文化差异巨大的广大地区划归同一行政区管辖。

洪武皇帝定凤阳为都城,一度考虑迁都于此,但被迫放弃这一计划,只修建了一座陵墓和部分城墙。明代安徽有七郡,其中四郡位于江南:徽州府、宁国府(宣城)、太平府(当涂)、池州府;两座位于长江北岸:安庆府、庐州府(合肥);而整个淮河流域只有1个州:凤阳州。芜湖,长江南岸的一个小县城,在明代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商业中心。1635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分支攻占凤阳,挖掘皇族祖坟,烧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御庙”。

1645年,满清八旗攻占天京(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1667年,江南省被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安徽省会设在安庆,有安徽巡抚和省法官。至于主管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长期驻守江宁府(南京),直到1760(乾隆二十五年),他也迁到了安庆。省界和今天相比变化不大。

清末,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皖南是其主要的粮食和军事基地。在曾国藩的湘军与陈玉成的太平军之间惨烈而反复的拉锯战中,皖南人口大部分死亡,经济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今天,当地人口主要是战后从河南、湖北迁来的,文化习俗变化很大,从此退出了富人区的行列。同时,捻军也起源于土匪猖獗的贫困皖北地区。李鸿章在合肥附近招募淮军,转战江浙。太平天国之后,淮军成为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国成立后,津浦铁路通车1912,蚌埠崛起。1926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安徽。1937全面抗战爆发。安徽成了日本人、汪精卫政权、国军、中国* * *产党新四军交织的地方。1940年,安徽发生皖南事变。1946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将安徽省同乡会由安庆迁至合肥。从1948到1949,安徽是内战时期淮海战役的主战场。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曾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皖南两个行署(省级)。1952又合并了。省界略有调整:惠州婺源县划入江西,盱眙县、泗洪县划入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但是,这让天长县成为了一个延伸到江苏的楔子。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是中国东部荆江附近的内陆省份,横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接江浙,西接湖北、河南,南接江西,北接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1667)。江南省正式建省为江苏、安徽两省,以安庆、徽州的首字母命名。境内有万山、万水,即今天的天柱山、万河。春秋时期(公元前722-481)曾被封为亳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 54 '-119 37 ',北纬29 41'-34 38 ',总面积65438+。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461万人,居全国第八位。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势北高南低,复杂多样。长江、淮河穿省而过,流经我省分别为465、438+06 km、430 km,将我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个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宽广辽阔,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在长江和淮河之间,西面群山巍峨,东面丘陵蜿蜒。长江两岸地势低洼,江湖交错,属于长江中下游。皖南山区峰峦叠嶂,峰峦险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全省有2000多条河流,110多个湖泊,包括长江、淮河、新安江和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南北相差2℃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晋江,有淮河,无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安徽交通便利,公路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内河运输能力分别位居中部地区第二、三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贯穿境内,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326公里,居华东地区首位;空中交通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六个机场。安徽邮电发达,是中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信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耕地408万公顷,水面654.38+0.05万公顷,其中耕地48万公顷。* * *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木本植物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8和368种,其中扬子鳄和白暨豚最为珍贵。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有用矿产近140种,探明储量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石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石储量29.9亿吨,铜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七、五、五、二位。

安徽省的树是黄山松,省花是安徽杜鹃,省鸟是鹊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