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是北宋的风俗画,也是北宋画家张择端见过的唯一一幅杰作。这是国宝,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彩色。作品以长卷的形式,生动记录了12世纪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又名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以及当时社会各界人士的生活状况。它是北宋都城汴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这幅五米长的画卷中,* * *绘有大量各种人物、牛、骡、驴等牲畜、汽车、轿子、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特征,反映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内容:

内容丰富,刻画了很多东西。《清明上河图》采用不断移动视点的方法,即“散点透视”来捕捉所需场景。从辽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垛,到船上、车上的钉子、铆钉,摊贩上的小商品,市场上的文字,都和谐地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画中有官员、农民、商人、医生、占卜师、僧侣、道士、小官吏、妇女、儿童、教师、缆车司机以及驴、牛、骆驼等动物。有赶集、交易、闲逛、喝酒、聚会、推船、拉车、坐车、骑马等等。

街上有许多商店、旅馆、茶馆和点心店,还有塔楼、河港、桥梁、货船、政府大楼和茅草屋。

《清明上河图》所绘人数众说纷纭,有500余人(白寿彝《中国通史》)、815人(唐有昌《计米法》)、钱《卓卷八》等。此外,还有60多只牲畜和木船。

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在历代古画中并不多见。各种肤色的人搞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面部表情气质也各不相同,而且穿插各种活动,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冲突,让观众看了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