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海县有哪些名人?

通海人才辈出,辈出。

历史上,在这片7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现过许多人才,他们可能以自己的政绩和军事成就造福后人;或以经济、科技、文化、艺术造福人民,永垂不朽,成为通海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代名人。

段思平出生于白满和吴满联姻的贵族家庭。父亲是南诏贵族,母亲是吴蛮(滇东南)贵族。

段思平小时候聪明好学,头脑灵活,有文化,又擅长武功,因此受到了《大闹天宫》中兴国重臣杨干真的嫉妒和打击。

段思平长大后,武功超群,战功卓著,逐渐被提拔为下海使节。

杨干珍谋杀了大天兴国之君赵善政,并将国名改为“有正义感的国宁”后,段思平成了杨干珍心中的痛,多次试图加害段思平,但未果,便想讨伐。

段思平高瞻远瞩,蓄养牲畜,立足通海,秘密联络乌蛮三十七部,与秀山结盟,决心推翻杨干真的正义感,另立国号。

临行前,段四平向秀山寺占卦,求秀山神保佑他成功。后来他又来重修寺庙,雕塑金身。

后来段思平领兵推翻了杨干真的正义感和宁国。当然他成了君主,定都大理,开国名“大理国”。

段思平成为大理国君后,回到家乡通海。一是通海县改为秀山县,以示对秀山的崇敬。二、秀山改为“玉隐山”。第三,进行大规模建设,在秀山开辟庙园,为秀山建庙。第四,从大理运来几十尊铜像,为秀山铸造了70多尊佛像,使秀山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

葛,通海县河西镇(原河西县)东门街人,据说会鸟鸣。

从小,他就聪明好学。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义和团。

历任湖北嘉鱼县知县、广西思恩知府、右江军区司令、广西省法院副特使、南京大理法官、陕西马援寺正清等职。

葛仲选《湖北嘉鱼县令》时,鼓励学习兴农、兴教,主张修筑200里的堤坝,根除当地水患。

有一次路过金生(金文艺饰)的住处,听到了读书的声音,惊讶于他的聪明。我把金生介绍给衙内,用自己的工资养活他,在学业上指导他。

后来金一举成名,成了大学生,名扬天下。

葛钟铉一生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尤其精通音乐。

晚年退休回乡后,隐居在凤山北麓汤音石下,潜心研究古代乐理,著有专著《泰律》12。

金生曾题匾称赞他为“名士”。

至今,他的《泰律》一书仍保存在县图书馆。

坎·赵枕生于1641年,死于1709年。

通海县人,字诚斋,号东柏,小名大禹。

清朝康熙帝在毛科参加乡试。

康熙十一年(1672)进京,考试失利。他回到家乡隐居,闭门读书写作。

康熙二十七年(1688),在云南按察使徐鸿勋的催促下,担任云南巡抚王纪文的幕僚,代笔王纪文。他被邀请访问首都,朝野人士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阚从事书法工作,是清代云南著名的书法家。

其墨迹遍布海上、昆明等地,甚至传到清廷皇宫。

过去,昆明金日大厦和望京楼悬挂的大匾,以及秀山上的许多诗词、楹联、题字都是他写的。

清代金圣叹称赞其书法“龙蛇落笔震风雨,与昔草无异”。

晚年还写了《大于吉》、《北纪悠》等诗,并参与了通海县志的编纂。

朱申,被誉为中国禁烟运动史上的先驱,1761年生于通海县。他从小安静庄重,有着纯粹的野心。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后,先后在李、并州、李、户部、大理寺、都察院任职,官至李史,任国考科庭长。

在任期间,他多次就当时的政务向朝廷请教,提出国家兴亡的建议。

道光十二年,《尚书》陈述捐银商名之弊,主张重名,科举为官。

道光十六年,《尚书》陈述鸦片之害,极力主张禁烟,以解决百姓毒患。

道光二十四年,尚书主张少铸钱。

法院采纳了他的政治观点。

朱慎生前为国为民作出了贡献,死后又因其“学问之精”和“事业心”而备受推崇。

光绪初年,通海地方士绅报请朝廷批准,在通海县东门外桥驿道旁,修建礼部尚书朱文端故里碑。

纳勋,大翻译家,191年生于通海县纳古镇一个普通家庭。

小时候被* * *集团组织的阿拉伯语学校选送去埃及当教师培训,后来毕业于埃及的Ziha大学。

在埃及,他不仅精通* * *语言,还通晓英语。

回国后,他去昆明明德中学教书。

历任教学主任、校长,同时主编* * *刊物《云南振戎日报》。

50年代初调入云南民族大学教导处,后调入省文联从事翻译工作,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65438年至0959年调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

1989 12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那逊一生致力于《一千零一夜》的翻译。

这是一部记录了几个世纪社会变迁,历经七八百年的文学巨著。

其范围包括* * *、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等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文学和笔记,涵盖音乐、美术、教科书、戏剧、舞蹈等文化艺术领域。

经过他的成功翻译,这部巨著已被翻译成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和西班牙语并在世界各地出版,影响很大。

那逊先生翻译认真负责,学识渊博,文笔流畅。他精通中文和* * *语言。他一生为中阿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