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有什么故事?请告诉我们。

方刚对歌词的诠释。

首先,我想和亲爱的网友们分享一下杰伦新专辑中填充这个“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段时间认识了几个欣赏古玩艺术品的朋友,在和他们的聊天中,聊到了千百年来的今昔,有时是青铜器,有时是宋瓷,有时是明清家具,引发了我用那些中国传世艺术品作为宋题的动机。当时首先想到的是青铜器。原来是用殷商时期铸造的青铜器作为歌名,用青铜的厚度象征爱情的坚贞和真实。把世间的沧桑与千年斑驳的铜锈相比较;用容器上难懂的铭文解释誓言的奥秘。但刚开始写的时候,发现杰伦的《青花瓷》曲调温柔委婉,优雅脱俗,以至于脑子里都是江南烟雨的画面。因为当时的青铜器也被制作成杀敌的武器,似乎“青铜”这个词太沉重笨拙,充满了硝烟的味道,所以还在构思的歌词在写之前就已经放弃了。

后来我选择了汝窑瓷器,这种瓷器在宋代曾经非常流行,主要是因为它的稀有性。由于战乱、窑变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等因素,汝窑传世珍品只有70余件,堪称国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顶级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完全没有任何花哨的纹饰,造型古朴典雅。在我看来,就像当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然内涵简单,质感持久,但总觉得不足以用爱恨交加来形容奸诈多变的爱情。虽然最后没有用如瑶作为歌词的标题,但是在收集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因为那句“雨过天晴,云破人亡”而成就了未来。话,启发我写出了副歌《烟雨如天蓝》的第一句。据说这句话出自宋徽宗,因为当时的汝窑是宋皇室专用的,而当窑官在烧制完汝窑瓷器后要求命名其颜色时,皇室批准:“雨破青云,故此色将是未来。”从此,天青就是汝窑瓷器的颜色名称。不过后来我放弃了用汝窑作为歌名,除了它的特点不适合缠绵悱恻的爱情,汝窑这个名字有点太伤感。几经周折,最终确定歌名为《青花瓷》,始烧于唐代,在中国早期延续了1000多年。当初决定《烟雨如天蓝》歌词的时候,没多久就写下了副歌的第二句“还有我在等你”,于是副歌第一句的关键词就诞生了:“烟雨如天蓝,还有我在等你”。因为我歌词中描述的天蓝色是不能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等待一场不知何时到来的雨,才能在积云散去的晴空中以天蓝色出现。因为天蓝只有在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而天蓝只有在雨后才会出现,但我会说,要想看到天蓝,必须先等雨过。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雨”,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更美。我用“天蓝烟雨”这句话来反击“我在等你”这句白话,又接连用“等”字来强调爱情中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普通人怎么能掌握变幻莫测的天气?”?如果你想看到被雨水冲刷过的纯净的蔚蓝,你只能耐心等待阵雨自然停止,就像我只能被动的静静等待不会出现的你。“在这件青花瓷里,还有一种很少出现在《香蕉》歌词里的植物,真的是因为我对这种植物莫名的喜爱。就像椰子树让人联想到南台湾省,棕榈树相当于温暖的沙滩,仙人掌的场景自然是在沙漠里,不知怎的,我很自然地把“香蕉”和宋代江南烟雨中的苏州森林花园联系起来。比如在李渔的长相思中,就有“...秋风多,雨和。帘外芭蕉三两,夜长。“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宋词中经常出现的植物,“香蕉”出现的频率还是挺高的。此外,日本著名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以芭蕉为别名,为芭蕉的植树增添了一些文人气质。

顺带一提,歌词中“惹”字的用法是我六祖慧能的著名预言:“菩提无树,镜非台;那里什么都没有,哪里来的灰尘”,获得了经验。因为“何处使尘埃”其实可以写成“何处触尘埃”或“何处触尘埃”,但由于触染的意味没有“触染”那么强烈,触染只是一个与其他事物接触的词,而“触染”一词却有不请自来的邀请之意,非常积极进取,富有戏剧性。所以我用“门环挑起铜绿”而不是“门环染铜绿”;还有一句歌词我也是用“和我路过江南小镇”来气你的,我也没必要用“和我路过江南小镇”来接你的,理由一样。事实上,我已经在南拳妈妈的《恋爱中的蝴蝶》中使用了“激怒”这个词。第一段歌词里“淡淡的岁月,来回飘荡,屏幕挑起夕阳……”,我用“屏风”挑起夕阳”来表示太阳落山时因为屏风的阻挡而斜着进入房间的光线,而不是用“屏风”挡住夕阳。

最后,关于“香蕉惹阵雨,门环惹包浆”的意思,我来解释一下这里多余的话;一场大雨过后,花园一片翠绿,空气中充满了湿润的湿气,晶莹的雨滴在芭蕉叶上滚动。这时,这一幕最有诗意;还有一些锈迹斑斑的铜环,历经风霜雨露,依然嵌在门板里,是最古老的。我先用中国古典名句“香蕉惹阵雨,门环惹铜绿”来表达我的感受,然后再拿下一段“和我路过那个江南小城,惹你”作为对仗。因为芭蕉和门环都是静止的物体,只能被动等待阵雨,经过岁月的侵蚀慢慢氧化成铜绿;但代词“我”不同于香蕉和门环,因为“我”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偶然通过江南小镇认识了你,不是被动的等你,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都用了“挑拨”这个动词,但是主动和被动是很不一样的,而我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挑拨”的词,意思一样,但是用法不同,很有意思。总之这首歌写的很辛苦,但也很充实。

宋评论

从《直答》中的“一盏孤灯站在窗前”到《千里之外》中的“你美如雪又要离去”再到“我送你走,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留下恨是歌者永恒的主题。青花瓷带给我们的惊喜是,这种离别描写得更细腻,隐藏得更含蓄,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像嘴里的一颗青橄榄,可以慢慢记起。

在意境上,《青花瓷》犹如一幅水墨江南的烟雨山水,水云之间隐约可见伊人的白裙和裙带关系。

从文字和表达上来说,青花瓷是写在笔尾的朴实的音符,曲折只是因为心像双屏,里面有千千结;

曲调上,青花瓷犹如山泉在微风中静静地流淌在石头上,清澈明亮,蜿蜒曲折。

这三样东西叠加在一处,宋青花瓷,顾名思义,就如同“自护美人”的极品青瓷,洗去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青花瓷》的中国风特别感人,古筝演奏,齿脆琵琶潺潺。方文山用“素胚”、“淑女”、“韩立”等一系列词汇来形容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温柔朴实,带着一点江南戏曲的雏形,精彩的歌词和复古的音乐构成了一首R & B佳作。

在《青花瓷》中我听到了《直答》中故地重游是一种淡淡的伤感,在《发如雪》中我听到了前尘往事和后人的叹息,也听到了《千里之外》中等待的刻骨铭心的人生,甚至听到了《公元前》中《爱情》中风化千年的爱情誓言...

青花瓷中最感人的一个字,我以为是“等”字。

一个“等”字,唱出了很多无奈和叹息。这一类是无望的,等待来世,明知道等不了,却只是普通的用淡淡的音调唱着,仿佛每天只是在等待日出;在等待的时候,你可以读书写字,吟诗作画,赏花弹琴,但你永远不会忘记等待的人。痛苦吗?不,《青花瓷》唱得那么悠闲,原来的悲伤也能慢慢褪去。你要不到又爱离开怎么办?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好的心情。不如今生相见,只为来生重逢埋下伏笔。想想就忍不住松了口气。即使我们不能再见面,我们也应该感谢我们曾有一瞥的机会。谁能用爱来私藏富士山?青花瓷也是。

至少,我们可以隔着千山万水,远远地看着江南的炊烟,隔着茫茫人海,默默地怀念着记忆中那淡淡的背影,就像我们静静地看着青花瓷穿越重重历史,代代相传,不变的美。

芭蕉帘外雨急,是时光匆匆流逝;

青花瓷看起来老了,只有我自己在变老,你的美永远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上,可以欣赏,可以琢磨,可以观赏。

另一种解释。

其实第一段已经很清楚的解释了歌词中描述的对象。“我”一边画着胚胎,一边思念着一个青花瓷般美丽的江南女子。在《冉冉檀香》里,我的心微酸,再也画不下去了。是画家的手,瓶上的牡丹还不如伊人的笑脸。我不知道杰德住在哪里,所以我不禁感到悲伤。从文笔和选择的意象来看,开始直接叙述并不华丽,但已经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go”是台湾省的典型表达,改成“go”更符合大陆的语言习惯。

全文“天是蓝的,我在等你”的点睛之笔,优雅深情。有些人误以为“天在等烟雨”之类的,因为对青花瓷还缺乏了解。“晴雨”是青花瓷的上品,世间罕见,颜色最美。这种釉色只能在雨天烧,(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湿度)。所以下雨天出现azure是决定性条件之一。《蓝天烟雨》不仅表达了语言,还连接了“我在等你”,显示了伊拉克人对“我”来说是多么有价值。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炊烟起千里隔江》画面感很强,一石三鸟,既描写了江南美景,也描写了青花瓷上常见的风景,甚至用风景来衬托感情。美丽的景色给思绪增添了一丝悲伤。“瓶底,韩立仿前朝之雅,为我与你相遇作伏笔”在传播我思想的同时,依然秉承着勾勒青花的思路,而伏笔二字其实也暗示了未来的结局。“我”是不是对曾经遇见的女人有依恋?

“天蓝烟雨,我在等你。

月光被打捞上来,晕。

如传世青花瓷,你美若天仙,笑靥如花。"

同样的旋律再唱一遍,一首《光环》很精彩。什么是光环?我给你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滴墨水滴到一碗清水里,看着它慢慢扩散,它就晕了。人们说:“好句子是天生的,妙手偶得。”朦胧中,结局真的被打开了?你看到非常想念你的伊拉克人民了吗?“代代相传的青花瓷很美,你的眼睛在微笑”是标准的倒装句。是的,我看见了。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似乎是一个喜剧的结局。但作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我”长久以来的妄想,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的月色消失了,但更多的是相思。

“锦鲤鱼,花白色,色绿色,跳到碗底。

抄宋体签名的时候想你。

你藏在窑里几千年的秘密。

很精致,像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阵雨,门环惹铜绿。

我路过那个江南小镇,惹你生气了

在泼墨山水画中,你隐藏在墨的深处。"

倒叙手法,讲述匆匆遇见伊拉克人又匆匆告别的故事,还在一边回忆一边写生。不得不说,文森特·方对文字有着天生的敏感,他用了三个字连在一起,非常精彩,虽然“帘外芭蕉作阵雨”是从以前的诗中活生生地剥离出来的。对了,这种方式也叫“无理奇妙”,源于元曲。很明显,阵雨不是香蕉引起的,这说不通,但是味道出来了。

还有一种说法:

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无疑是2008年春晚的一大亮点。但这首歌的歌词中有错误——著名收藏家、鉴定家马未都说,歌词中有两个错误,其中之一是“谬误”。

对于这首歌,马未都认为最好的一句是开头,即“空白的胚胎勾勒出青花的笔法,由浓转淡”。但马未都认为最谬误的一句话是“瓶底,韩立仿前朝之雅。”对此,马未都的解释是: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700年来无人撼动。但韩立从未被写在瓶底,只有在明朝崇祯年间,一些青花器偶尔会写隶书。还有一个错误是“抄宋体签名的时候想你了”。马未都说,这句歌词的错误在于“宋松的题字只在康雍干三朝珐琅彩瓷器上见到,在青花瓷上没有见到。”马未都还指出,在周杰伦面前唱歌时,后面的背景里出现了几件瓷器,其中一件是仿晚清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赝品”。

为青花瓷平反——裴光辉驳斥马未都谬论

裴光辉:原文化部艺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收藏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文物学客座教授。著名文物鉴定家,青花瓷学者。出版了《完美青花瓷》、《空白青花瓷》、《过渡青花瓷》、《克拉克瓷》、《康雍干青花瓷》等多部青花瓷学术著作。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鬼谷门事件”中,他因质疑该公司拍卖的元代青花鬼谷罐而在海外声名鹊起,被称为第一个对国外著名拍卖公司说不的中国文物专家。

今年央视春晚,歌手周杰伦演唱了一首《青花瓷》,成为晚会亮点,好评如潮,获得了“我最喜欢的春晚节目”歌舞类二等奖。这是一首以中国青花瓷为创作元素,以瓷器为“中国元素”进行创作的歌曲,构思新颖,开辟了“中国风”歌曲创作的新途径。歌词和唱腔都非常优美,舞台大屏幕背景上精美的古青花瓷画面增加了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堪称视听质量不错的节目。难怪它一播出就在中国走红并被传唱。

然而,在歌曲热度仍在强劲上升的同时,京城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却表示:青花瓷的歌词谬误百出,“这些错误很低,普通人也能看出来”。娱乐新闻界的紧张情绪立刻被激起,于是报纸上立刻打出了这样醒目的标题:周杰伦被找茬,藏家说作词人不懂瓷(晨报),藏家马未都说周杰伦歌词错得离谱(成都商报),马未都:周杰伦歌词错得离谱(新闻午间),周杰伦受重伤。

那么作词人文森特·方犯了哪些“非常低级”的错误呢?马先生挑了两个地方:

“马未都认为最谬误的一句话是‘瓶底,韩立仿前朝之雅’。对此,马未都的解释是,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700年来无人撼动。但韩立从未被写在瓶底,只有在明朝崇祯年间,一些青花器偶尔会写隶书。显然,作词人对瓷器了解不多。另一个错误是“我抄宋松的时候想你了”。马未都说,这句歌词的错误在于‘宋体的签名只在康雍的干三朝珐琅彩瓷器上看到,在青花瓷上没有看到’。”(北京晨报:著名鉴定人:周杰伦在青花瓷上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原来马老师要求作词人像写学术论文一样写歌词,不能使用虚构、想象、夸张等文学手段,否则难免犯“低级错误”。这让我想起了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说过的一个笑话:宋代诗人王琦写了两首《竹枝词》,他很得意地当着苏东坡的面朗诵。东坡对这首诗颇不满意,说:“好是真的极好,可是这样一来,十根竹竿才能有一片竹叶。”事后他还告诉人们“笑在人间容易,读王琦的诗不笑很难。”(详见《宋人杂记》卷五十五《苕溪渔隐从化》)其实,该笑的不是王琦,而是苏东坡。作为大作家,不应该用加减乘除等算术工具来批判诗歌。文学用形象思维,算术用逻辑思维。我们能迷惑他们吗?明代的杨胜安也闹出这样的笑话。他曾批评杜牧名诗《江南春》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本应是“百里莺啼绿映红”,但“今版误为《千里》。如果按照习俗,你会听到千里之外的鸟鸣,谁会听呢?千里绿映红,谁能见?”(杨慎《盛安诗》八)

对于这种迂腐的观点,王夫之曾在《姜斋诗话》中举过“以矛攻盾”的例子,说“特别酸腐迂腐之人,不但是在诗的所在,也是在诗的源头求证事物。”杜甫的诗‘我要卖酒,而我正好有三百铜钱’,所以我觉得唐代的酒价。崔的诗《卖酒斗不过千元》。在独陵谷卖酒,再卖给崔,岂不是可以得到三十倍的利息?找到那个地方的人都很可笑。“马先生不明白的,恰恰是‘找出诗的所在,克制以诗为源,研究事物’的错误。所以,它一出来,立刻被歌手的粉丝指责为“挑剔”。

然而,更让我惊讶的是,经过反复思考,马先生挑出的青花瓷词中的两个“毛病”,即使从“考证”这种迂腐的“学术角度”来看,竟然也是没什么好吹嘘的,没什么好奢求的。也就是说,青花瓷歌词中对青花笔法的描述完全符合古代青花瓷的实际,不存在马先生指出的“低级错误”和“谬误”。现在我不妨把马老师挑出的两个“硬伤”分析如下:

1.按马先生的说法,最严重的谬误是“仿前朝之雅于瓶底”这句话。外面?因为青花瓷“韩立从来没有写在瓶底,只有在明朝崇祯年间,一些青花瓷偶尔会写隶书”。事实上,明末清初(学术上称之为“过渡时期”)就有大量的隶书体,这是过渡时期青花瓷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大部分出现在瓷器的器身和器口,但那些在瓷器底部的绝不是看不见的,只是相对较少。比如故宫博物院有一件青花婴戏赢壶炉,底部有青花隶书。泉州晋江博物馆也有一件明末青花麒麟纹象耳筘,底部有青花隶书“河台之宝”。2006年秋,杭州艺术品拍卖甚至出现了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六字三线隶书,一个大瓶子,用树枝包裹的青花八宝(批号1317)。说明青瓶底书法的做法不仅存在于过渡时期,而且一直持续到清中叶。一般来说,青花菜刀底部的隶书(包括灶、瓶、花坛等。)多为唐号,但也有少数赞和年号。

第二,马老师又挑出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我抄宋体签名的时候在想你”。外面?因为“宋代题字只见过康雍干三代珐琅彩瓷器,没见过青花瓷。”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马先生对什么是宋体字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或者说是不正确的、不全面的、不深入的。康雍甘三代珐琅彩瓷器上的蓝色料和红色料是宋代文字之一,即所谓的“宋”。(“宋笔体”一词不是出版界的正式术语。是传统古玩界对明代一个宋体人物的俗称。它最早出现在赵茹珍的《古董指南》中。宋式人物其实有很多面,主要有两种:仿宋式(日本称宋式)和宋式(日本称明式,古玩界也称宋式)。这两种宋体都是由毛笔的楷书演变而来,是楷书应用于篆刻而形成的印刷字体。但由于仿宋形成较早,所以保留了更多的书法特征。由于宋代形成较晚,刀雕特色较多。其实不难区分宋代的两种风格:即“仿宋”的横竖画粗细相同,没有太大区别,风格接近书法;“宋式”横有细有粗,横竖差别很大,风格接近刀雕(见图3)。长期以来,很多古玩界人士有一个误区,就是把所谓的“宋体题字”(即明代形成的细而竖的宋体字)视为宋体字的唯一样式,而把大量出现在瓷器上的仿宋体字称为“楷书”。其实,从青花瓷自身的风格上,不难发现青花瓷的实际情况:从明代永乐宣德到清末,青花瓷上的宋体(多为“仿宋体”带书法体)比比皆是。不仅有宋朝年号,还有宋朝厅号、吉尔吉斯语号、赞钱等。但是,很多古玩圈的人对青花瓷上出现的大量宋体字视而不见,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一方面误以为“宋体”是唯一的宋体字,另一方面又把大量的“仿宋体”与楷书混为一谈。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青花瓷上,不仅有“仿宋”的,还有“宋”的,并不是“只在康雍三代干珐琅彩瓷器上见到”,只是青花瓷的数量没有仿宋的多。所以马先生说,“宋代题字只见于乾三朝珐琅彩瓷器,青花瓷未见。”不符合事实。

顺便纠正一下马老师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舞台背景的所谓“假”。马先生说:“在周杰伦面前唱歌的时候,背景里出现了几件瓷器,其中一件是仿晚清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赝品’。”业内人士都知道,所谓“假”的鉴定是有时间相对性的。比如明代康熙仿宣德的瓷器,在康熙时代的人眼里可以称之为“赝品”,但如果这个瓷器流传到光绪,在光绪时代的人眼里已经是“古董”了。同理,一件清末前朝的瓷器仿制品,如果到了今天21世纪,已经是非常合格的古董了,怎么能称之为“赝品”呢?马先生是否视自己为「晚清人」?所以舞台背景有所谓“假”的指责是不成立的。

不过,在新浪博客的最后,马未都评论了这首歌,或许表达了他的意思:不管怎么说,青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众情人,周杰伦为这位700岁的大众情人吸引眼球,重新打扮,推上春晚前台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