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历史事件

1,五六十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就与包括苏联在内的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 10二月二日,苏联率先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正式建交。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年,周恩来在接待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65438年至0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政策。

1954,4-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

2.20世纪70年代

1971 7月,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从1979,中美正式建交。

19711 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在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65438年至0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交。

3.改革开放后。

2001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同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另外,2001,中国申奥成功,还是2001,中国入世。

扩展数据:

中国古代外交

在古代,中国认为他是文明世界的中心,中国的皇帝是这个文明世界的领袖。曾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中国以中原为世界中心,将周边地区视为东夷、南蛮、西戎、北地,认为中国以外的人是未开化的人,中国以外的土地称为“中国以外的土地”。

中国因为文化影响,周边一直有“中华文化圈”,传统范围一般包括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东南亚。再加上历代邻国向中国进贡,这一制度在清代达到最成熟的阶段。

历史上,尼泊尔、朝鲜、琉球、安南(越南)、苏禄(菲律宾)、缅甸、南漳(老挝)、暹罗(泰国)是中国皇帝授予的八个藩属国和朝贡国。朝鲜、越南(原名安南)、琉球是典型的朝贡国。

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北部是沙漠,西部是山,东南部是海,制约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在北方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的进攻。

汉初以防御匈奴为主,典型的政策是和亲。汉武帝时期,汉朝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一度把匈奴赶到漠北。

但汉武帝死后,国库空虚,使得汉朝政府改为亲政,以保证政治安宁和经济繁荣稳定。最著名的事件是昭君出塞事件。据说汉朝皇帝因为震天动地,不愿意把他嫁给匈奴。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频繁。中亚的血马受到汉朝皇帝的青睐,中亚的一些农作物如苜蓿也传入中国。

2000多年前,中国利用丝绸之路与中亚和欧洲进行商品交换,出口丝绸、茶叶等商品。自汉代以来,朝鲜半岛和日本就与中国有了贸易和交流。自东汉开始,印度佛教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并最终在中国生根发芽,还经由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百度百科-中国外交政策

百度百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