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燕之战的背景与结局

魏灭燕之战的背景与结局

魏灭燕之战是三国时期曹魏对公孙渊的一场战役。自东汉末年以来,公孙氏家族一直占据辽东地区。随着曹操统一北方进程的加快,一度依附魏国,但始终离德,与东南的吴政权暗中勾结。

荆楚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为了燕国,骚扰魏国边境。荆楚二年(238),先后派司马懿和邱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激战。八月,城破,公孙渊被俘。此后,辽东地区一直由魏直接统治。

历史背景

从东汉六年(189)公孙度为董卓出任辽东巡抚开始,这一时期东起高句丽、鸟丸,南至越海收编青州东莱郡。鼎盛时期,东占山东半岛东莱诸郡,西占滦河流域,北占鲜卑、扶余,在东北建立了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后来流传到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

公孙渊家族曾与曹作战,公孙渊虽然一度投降,但上台后在魏、吴之间摇摆不定。公元233年(太和七年),公孙渊试图向提出外交政策。

孙权打算封公孙渊为燕王。自丞相顾雍、大将军张昭起,东吴就向朝鲜进谏,认为公孙渊必败,因此反对孙武支持公孙渊,未被孙权采纳。孙权派了张弥、严旭等。,以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太子。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这么看重自己。他认为吴栋在远处,曹魏在附近。他害怕曹魏的讨伐,对送来的财宝垂涎三尺,于是引诱吴的使者,把他的人头献给了。于是拜公孙渊为傅,封为侯爷,让他继续守节为辽东巡抚,统领各郡。

魏明帝使臣傅荣、聂逵封乐浪为公孙渊公爵。在此之前,公孙渊派往洛阳的司库对公孙渊说:“使团中有一个叫左钧波的人,力量无穷,不是一般人。”公孙渊大惊,遂引军包围了使者所住的学堂。然后出来见使者,几次说随行的国内客人坏话。使者回到洛阳后,向明帝解释了这件事。

公元237年(荆楚元年),派幽州刺史吴等人携带诏书招降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即发兵,在辽地道截住吴,与之展开激战。当邱剑看到形势对他不利时,他退出了。

公孙渊不听大将伦之和的苦口婆心的劝告,做了燕王,改封邵韩,设置官员,派遣使节到,授予鲜卑单于银卯,引诱他北侵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又一次成为吴国的诸侯,希望得到外援。

战斗结果

公孙渊带着儿子龚和数百骑兵突围,逃往东南。司马懿的兵大败他的军,司马懿的军穷追不舍,在流星坠地的地方杀死了公孙渊父子。司马懿进城后,屠杀了7000多名15岁以上的男子,收尸并修建了北京庙。公孙渊以公官身分斩首,杀毕升将军等二千多人,收兵四万。

司马懿释放了被公孙渊篡位的公孙公,并为公孙渊迫害的伦之等人建墓以表彰其后代。命令说:“在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只杀那些顽固凶狠的人。所有被公孙渊拖累的人,原谅他们所有人。如果中原人愿意回乡,就按照自己的意愿。”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士兵受寒,要短衣,司马懿不肯给,说“官臣无私。”于是他去找朝廷,把1000多名60岁以上的士兵遣送回家乡。在最初的一年时间内,该部门成功搬迁。

派使者到嵇,奖励军队,并增加司马懿在昆阳县的粮食,前后共两县。曹魏几十年的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公孙渊的首级被发配到洛阳,代坊、乐浪、玄土等地也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