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宝马为什么叫血宝马?有典故吗?

“汗血宝马”,本名阿克哈杰金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普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之间的阿克哈绿洲。经过3000多年的培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阿克哈杰金马头细颈高,四肢细长,皮肤毛细血管薄,脚步轻,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目前血腥宝马的最快速度纪录是84天4300公里。德国、俄罗斯、英国等国的名马大多是阿克哈杰金马的后代。

许多皇帝的坐骑

阿克哈杰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浅金色、枣红色、银白色和黑色。在阿克哈杰金马的历史上,大部分都是作为宫马使用的。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和其他许多皇帝都用这种马作为坐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阿克哈杰金马被称为“天马”和“大碗亮马”。据说史书中的“血宝马”源自阿克哈杰金马。

现在只剩下2000匹了。

阿克哈解缙种马农场位于阿什哈巴德西南郊区。始建于1922,原名里海马厩,1992年更名为尼亚佐夫总统种马农场。阿哈尔捷金马共有约2000匹马,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近年来,土耳其致力于将阿克哈杰金马推向国际市场。

最高值几千万。

中国最早关于“血马”的记载是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是汉初的邓白之战,汉高祖率领30军被塔尔坎所困,勇猛的塔尔坎给汉高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血淋淋的宝马是塔尔坎的重要坐骑。

汉武帝丁原四年(公元前113年)秋天,有一个叫“奸商”的敦煌俘虏,在当地缴获了一辆血淋淋的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这匹马后,欣喜若狂,称之为“天马”。且唱之,歌中说:“太多贡天,沾红汗沫。”荣蓉和Xi?万里,我现在是朋友了。"

只有一匹千里马改变不了家马的品质。中国西汉政权为了俘获大批“血马”,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进行了两次血战。

起初,汉武帝带着一匹纯金打造的马,派遣了一个100多人的代表团前往大宛国,希望用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换取大宛马的种马。大宛王来到大宛王国首都尔什城(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市)后,可能是对马的渴望,也可能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骑兵是西域的主力,好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拒绝用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回国途中,中国大使在大湾被抢,中国大使遇害。汉武帝大怒,宣称“凡敢强汉者,罚之远矣”,于是做出了强行夺取血淋淋宝马的决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领数万骑兵行军4000多公里,到达大宛边城虞城。但首战不利,未能夺取大宛王国,只好返回敦煌。当他回来时,他的部队只剩下十分之一。三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领兵远征,6万大军,3万匹马,65438+万头牛,还带了两个马专家去大宛国。这时大宛国发生政变,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大宛每年送两匹好马给汉朝。汉军挑选了几十匹好马和3000匹低于平均水平的雌雄马。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1000多匹马。

血马体型好,善解人意,快速耐用,适合长途行军,非常适合作为军马使用。引进“血马”的汉骑兵,确实增加了战斗力。甚至有这样一个故事:汉军与外军的战斗中,所有部队都是血马上阵,敌人数量之多,令人印象深刻。训练有素的血马以为这是表演的舞台,表演舞步。对方用的是短蒙古马。见血马又高又瘦,枝繁叶茂,以为是奇兽,不战而退。

血马从汉朝到元朝进入我国,兴盛了几千年,为什么后来就销声匿迹了?据史料记载,当时进口汗马数量相当多,雌雄比例适中,繁育可行。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任何引进的马种都采取了以下模式:引进-杂交-改良-回交-消失。在这个过程中,“血马”因为自身的缺点而被后人抛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血马的速度虽然比较快,但是身材苗条,承重能力比较弱。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在马背上作战,身穿铠甲,手持武器,总重量相当大,偏好选择粗壮的马。而且因为马具的原因,血马是骑不了轴的,而粗壮的蒙古马就没有这种劣势。最终,从中亚和西亚引进的种马几乎全部灭绝。

今年7月,一匹从中国人视野中消失了几千年的梦想之马阿赫达什,从中亚的故乡土库曼斯坦穿越古丝绸之路,抵达中国。这匹马是土库曼斯坦总统赠送给我们领导人的,是中土两国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说起“阿赫达什”的血统,真的不一般:他的祖先曾经是苏联著名元帅朱可夫的坐骑。朱可夫骑着它在乌克兰打败了著名的德军指挥官曼斯坦因,骑着它参加了解放柏林的入城仪式。

“宝石”的家谱显示,其祖先全部被列入名马档案,宝石爷爷在上世纪60年代的马术比赛中获得盛装舞步冠军。其显赫的背景注定了它的不平凡。1996年“宝石”刚满两岁的时候,平地上1000米的跑步记录达到了1分12秒4。正是极快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让血性宝马成为世界级名马。今天,世界上最快的纯种马有它的基因。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血色宝马的价格非常昂贵,通常每匹都要几十万美元,有的甚至价值高达10万美元。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卡西莫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土库曼斯坦人把马当亲人,只把马送给最好的朋友”。他说,赠送给中国的这匹马将是“土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据《汉书》记载,大宛国二十市附近有一座高山。野马生在山上,捕捉不到。大宛国人在春夜把五色母马放在山脚下。野马和母马交配,生下来就是一匹血淋淋的宝马。肩汗时红如血,胁如翼,日行千里。“血马”,一匹活在史书中的传奇马,在消失了2000年后,奇迹般地出现在中国的大众面前。

日本专家的惊人发现

今年4月30日,日本马研究者清水万里小路隼人在东京大学举行的马研究会议上宣布,他在中国新疆天山附近发现了一辆“带血的宝马”。从他提供的照片中可以发现,被称为“血马”的马的肩膀确实流出了类似血液的液体。据清水介绍,马高速冲刺后,肩部位置慢慢隆起,流出了像血一样的汗水。这与中国汉代司马迁写的《史记》中记载的“汗血宝马”不仅能日行千里,还能从肩头流下血一样的汗。此言一出,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纷纷议论。

事实上,不是渐行渐远,一匹“血马”,只是在中国很少见到。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的人口比较多,总共有2000多匹。不过当地所谓的“血马”叫Ahama,叫阿克哈杰金马。这种马是土库曼斯坦的两大国宝之一。

1951年,为了改良骑兵部队的马匹,中国从前苏联引进了种马,其中有52匹阿哈马。这群阿哈马是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种马场饲养的。遗憾的是,当时还不能建立完整的系谱管理体系,引进的阿哈马自然与当地的家马繁殖杂交。虽然这样可以提高家养马的质量,但是必然会导致阿哈马的退化。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也没有见到阿哈玛。

伊犁,号称“腾昆仑,历西极”,是天马的故乡。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为异邦,献乌孙马。汉武帝见此马,赐名“天马”。后来有人向西域血染的马致敬(据说这马流出来的汗是血红色的),于是把乌孙马改名为“西吉马”,称之为“天马”。这里所说的“天马”和“西吉马”是伊犁哈萨克马的祖先。伊犁马是我国培育的优良马种之一,外形俊朗,体格健壮,抗病力强。

新疆有一首民歌唱道:“骑马要骑伊犁马”。伊犁马外形精致灵活,大眼亮眼,头颈高,耳朵小而灵敏,四肢有力,步履稳健,浑身披着闪亮的枣红色细毛。骑在这么大的马上的人,真的是充满了自豪感。伊犁马不仅外形赏心悦目,还具有跑得快、拉货多的特点。据测算,伊犁马跑1000m,只需要1分钟15秒4。伊利马也是一匹泌乳和产肉的好马。它的成年马除了喂养小马驹,每天还能挤奶6-7公斤。而且伊犁天麻的马肉比其他马肉好吃,可以加工成大家都喜欢的熏马肠。伊犁的伊宁马鞍也以天麻闻名。由鞍框、皮具制作、雕刻、镶嵌组成,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