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象记录表格

一、流失文物概况

英法侵略者从圆明园带走了多少珍宝,我们永远也不清楚,因为园中的陈设和账目都被洗劫一空,毁于一旦。以下信息或许可以让你一窥豹。

据清朝史料记载,当时圆明园展出和库存的欧洲钟表只有4465438件,只有一只大钟幸免于劫。

事后,一些被土匪抢走、被侵略军遗弃的丢失物件达到1197,充其量只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

根据当时《泰晤士报》的一份通讯,“据估计,被掠夺和毁坏的财产总价值超过600万英镑”。事实上,英法侵略者抢劫和破坏的很大一部分物品都是无价之宝。

二、流失文物介绍

1,十二个兽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是清朝铜像。

兽首是由中国的耶稣会牧师郎世宁设计的。他用兽首代表一天的24小时,每个铜像轮流喷水,堪称奇观。

1860年,12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流散各地,其中牛、猴、虎、猪青铜首已回国,收藏在保利美术馆。马首铜像由澳门商人何鸿燊购买,并于2007年捐赠给国家。

鼠首和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中国,进入西藏国家博览会;截止2013年5月,据可靠消息,龙首采自台湾省;蛇头、鸡头、狗头、羊头下落不明。

2.《顾俊图》

《顾俊图》是元代画家龚楷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它描绘了一匹饥饿的马。它骨瘦如柴,几乎抬不起头,但仍能从它火炬般的眼睛里感受到它不屈不挠的精神。

《顾俊图》右上角有“春华轩书珍”印章和“春华轩”朱文昌坊印章,说明此画原藏圆明园春华轩。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这幅画是从圆明园掠夺来的,后转往日本,由安部福次郎(1868-1937)收藏。

安倍福次郎是20世纪初日本纺织业巨头。他深受当时关西汉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和高娜玉山(1864-1942)的影响,从日本和中国购买书画。

1937年5月,阿部扶次郎病逝。临终前,他把从社会上征集来的藏品委托给家人,即当归学会。

1943年,他的长子阿部次郎向大阪市立美术馆捐赠了160多幅中国古代书画,成为该馆早期收藏的支柱。这幅画至今仍保存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3.圆明园四十景

乾隆元年(1736)正月,李鸿当即命如意阁画师冷眉,根据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为圆明园内的每一座“殿”画出草图。此后不久,唐岱和沈渊奉命作画。

沈渊画房屋,唐岱画土、山、树、石。后来,周坤等人也参与了这套“圆明园画册”的绘制。起初,这组图片只画了33个场景。

乾隆六年,增加了方湖景区、澎岛瑶台、慈云普湖三幅地图,乾隆九年九月,增加了宏慈永久、方慧书院、洞深处、月云居四幅地图,最终成为圆明园四十景。

由于圆明园内的建筑已全部消失,《圆明园四十景》成为后人欣赏圆明园鼎盛时期风貌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珍贵史料,也堪称国宝。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圆明园四十景被法国上校杜品获得。

杜攀返回法国后,分别于2月26日、27日、28日,1862,在杜鲁欧拍卖行举行专场拍卖,其中就包括这套圆明园四十景。

4.金友顾雍杯

“金瓯顾雍杯”意味着清朝的领土和政权将是永恒的。“金瓯顾雍杯”是清朝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幕式的专用酒杯。杯沿上有“金瓯顾雍”和“乾隆年制”的篆文。

根据清代内务府工作档案中的记载,乾隆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非常重视,不仅使用了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在制作过程中每道工序之前都精心绘制图案,直到皇帝非常满意。

根据华莱士收藏馆的资料,这副“金瓯杯”是1860年法国上校杜品从圆明园获得的(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就是此人从圆明园掠夺的)。

5、《余林山河图》

玉山林谷图盖有“春华轩”和“春华轩书珍”印章,收录在《石渠宝坻续》中,证明是圆明园春华轩旧藏。

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被洗劫一空,流散民间。此画曾被浙江宁绍道士台古文滨收藏,后被沪上大藏家谭晶(1911-1991)收购。

上海解放前夕,谭晶携字画赴港,任香港华商协会理事。因为一次驾驶事故,他打了一场人生官司,因此入狱。

取保候审后,我准备离开澳门。为了准备资金,我把手头的正品和精品都卖了,收益当时是600两黄金。

人民网-学者:法国枫丹白露宫收藏3万多件圆明园文物。

百度百科-十二兽首

百度百科-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