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雍正篡位?历史上雍正篡位了吗?

雍正帝在清朝的皇位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认为雍正帝的皇位是通过篡改康熙皇帝的遗诏获得的。也就是说,康熙本来想立的新皇帝不是雍正,而是他改了遗诏,坐上了皇位。这是什么原因呢?康熙有没有留下遗产?上面写了什么?雍正篡位了吗?

雍正即位之初,很多人怀疑他位不正。因为这个结果不是康熙本人说的,而是龙克多“转述”的。

据雍正自己回忆,11月13日,父亲派人把我从南郊斋召回。在我到达长春园之前,父亲就命令七皇子和尚书龙克多到御榻前,宣布皇帝的四个儿子品德高尚,一定能继承大统,继承我做皇帝。——《大义》

意思是: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出生在贵族家庭,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一定会登上皇位,奉命继承我做皇帝。据雍正回忆,当时和隆科多一起听旨的有七位亲王,还有四位亲王在寝宫外等候。让我们来看看这些11王子。

听从圣旨的七位王子是:第三子:云志,第七子:云游,第八子:云游,第九子:云游,第十子:云游,第十二子:闵云,第十三子:云翔。

在寝宫外等候的四位皇子分别是:十五皇子:云起,十六皇子:陆芸,十七皇子:李云,二十皇子:易云。

雍正入宫迎接他时,康熙告诉他为什么病情越来越重,胤禛流着泪安慰他。当晚九时,康熙驾崩。胤禛痛哭流涕,真的不想活了。这时,隆科多正在描述康熙的遗诏,胤禛惊呆了。

这是当时的情况,也是后来官方记录几乎一致的版本。关于雍正即位之谜,《史记》中当时的继位论确实漏洞百出。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不要当面说。康熙凌晨病重,把南郊雍亲王叫到宫里,知道他病重。接班是一件大事。在胤禛到来之前,康熙已经宣布由雍亲王继位为七皇子和龙克多。但雍亲王入宫后,康熙说话方便,头脑清醒。为什么不向雍正表达嘱托,只告诉他病情这么严重?

第二,康熙有时间说。那天中午胤禛进了宫,然后又进了三五次宫。康熙死在傍晚,说明康熙有充足的时间亲口告诉他自己的继位决定。如果是为了保密,但是已经向七皇子和龙科多公布了,还有什么可以保密的?更何况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保密,而是要告诉天下,以示有大位,避免诸侯互相争斗。

第三,为什么别人什么都没说?七王子和龙科多得知他们被转移到胤禛。为什么胤禛到了,和胤禛一起等了康熙十个小时,他们没有反应?他们是没有时间还是没有机会?显然不是。

第四,为什么死后才宣布继承?既然七皇子和龙科多在胤禛到达之前,也就是十点钟之前就已经听到了圣旨,为什么不在康熙醒着甚至快死的时候宣布,方便胤禛给父亲磕头,而在康熙死后才宣布呢?

总之,从康熙宣布继位的那一刻到他去世的那一刻,有十六个小时。八个小时后,大宝的所有权已经传遍了皇宫。甚至当胤禛到达卧室的时候,也过了五个小时和十个小时,直到康熙去世。胤禛绝对不可能在康熙死后传皇帝遗诏,只知道大宝是自己的,就表现出一副深受打击的样子。这与逻辑和理智大相径庭,尤其是康熙一贯的处事风格。

据学术考证,所谓七王与隆科多共听旨的情节是雍正伪造的。因为雍正自己写的《大义玄机》这本书写在第一位,家喻户晓,而《清圣祖实录》这本书写在最后一位,后一本书又不能否定前一本书,所以实录的作者根据发给全国各州县的《大义玄机》这本书将其编入实录,但这并不是康熙临终时的真实情况。

但是,其实还有一个人可以证明雍正伪造了继位现场!他就是雍正说的寝宫外候。李云是康熙十七哥,生于康熙三十六年,时年25岁。证明云里不在现场的是雍正本人。康熙死的那天晚上,十七哥李云正在紫禁城大内值班。当他得知父亲的死讯时,他立即骑马赶往长春园。到了西直门大街,他正好遇到了警察的步军司令龙克多。

当他们见面时,隆科多告诉他,康熙任命雍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皇位。胤禛登基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听完之后,李云看起来乖张而疯狂。他立刻掉转马头,跑回自己的府邸,既不服丧,也不在紫禁城迎接父亲的灵柩。李云对父亲的去世并不感到震惊,但当他听说梅继承了王位时,他似乎疯了。这种反应不是个人的,而是普遍的。

九云禅哥一向直爽。得知是胤禛即位,他突然跑到梅那里,极其傲慢无礼,还故意向胤禛示威,显示他根本不把这个继承人当回事。雍正后来回忆说“其意难测”。要不是我冷静隐忍,早就惹事了。与此同时,五月八日和五月三日得知胤禛即位后,他们在院子里窃窃私语了很久,直到深夜才商量对策。

雍正提到的康熙去世那天,几位皇子得知被调任他的过激反应,无非说明了两点:第一,大家都很惊讶;第二,大家都知道胤禛狡猾而细致,他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至于遗诏,也是迷雾重重。在遗诏的前后,有两件令人惊讶的事情,说明这个过程是“不正常”的。

第一件事发生在圣旨颁布之前。礼部打出了宣读大皇帝遗诏的程序,雍正审阅后并不满意,说:为什么这个程序里只有王,而没有讨论我?礼部回复:遗诏是向天下发布的,历代礼仪只记录了从宫中捧出的“遗诏”,没有记录皇帝行礼的地方。我们是按常规提出的。雍正对这一解释大为不满,斥责礼部说:“遗诏从干青宫捧出来,我如何安身如何行礼,丞相事务王和礼部* * *同议。"

雍正登基前,大臣就知道他是个特别难伺候的主。雍正即位不久,就派礼部尚书陈元龙,俗称“海宁陈格老”,处理陵墓事务,找了个理由弄回家,所有应享的福利都取消了。他的继任者是后来著名的张。王会同礼部破例增加了一个环节:呈遗诏时,皇帝在干门外,东西站立,大学士从中路呈上遗诏,皇帝跪下。遗诏一旦通过,就是回归。第二件事发生在遗诏发布的时候。这次发布的遗诏只有“文清”,也就是满语,没有用中文宣读遗诏。汉朝几乎所有的大臣都不知说什么好。这种做法有悖常理,包杨等人当即联手弹劾鸿胪寺官员: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不看中国遗诏呢?雍正出来拐弯抹角,故意讲满汉关系。他说:“包杨等人参与了此案,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也与此事有关。如果我今天把这件事提交部里调查讨论,满汉以后对彼此的看法会不一样。而且清朝读圣旨的时候,大臣和工人都听过,这和用汉字读圣旨没什么区别。有什么区别?我将归还这本书。”

雍正的解释很牵强。建议的重点是国家的调控不能乱。满汉关系在哪里?而且,所有的官员,别说汉族官员,全是官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清朝的。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有没有“遗诏”?这份“遗诏”是康熙传下来的还是雍正制定的?

《康熙遗嘱》一式四份,分别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各有一部汉文和一部满汉文。《康熙遗嘱》关系到雍正即位的合法性,所以每次展出都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学术界也有很大分歧。

皇帝八子云游之子王宏所撰《黄晴通志略》中,也明确记载,十三日,刻于吴佳,远升四方。海科回到了首都。隆科多是有遗嘱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康熙夜里死了,晚上11回到大内。隆科多继承康熙遗诏,是在他回宫之后。也就是说,康熙死后几个小时,遗诏就通过了。这也否定了七皇子和龙克多在长春园卧室一起听康熙最后一生的说法。

因此,研究雍正多年的老师甘霖认为,争论这份遗诏的真伪是没有意义的。除非康熙生前有遗诏,他保密多年,死时交给大臣。现存京台两地的遗诏,满文部分处于最关键的一点,即“雍皇帝第四子品德高尚”的部分,并没有关于损害的文字。所以有人认为这是雍正篡改遗诏的证据。

遗诏被篡改了吗

康熙虽然死得突然,但是只要他活着,就要解决继位的问题。否则,他所担心的事情真的会发生:把我的尸体放在干青的宫殿里,王子们会互相争斗。康熙六十一年,朝鲜情报官员多次向他们的国王报告,康熙死后有发生兵变的概率,因为他没有立太子。

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即使康熙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就像他多次对大臣们说的那样:怎么能忘记建储的大事呢?康熙没有“再活五百年”的想法,他也从来没有交代过自己的死。那么,他对储君没有任何计划?他一生“心为世人耗其血,神为世人散其形”。他把大清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不做任何安排,怎么可能实现?

此外,还有一点也很值得一说,那就是雍正为康熙的葬礼。据说康熙死的时候,雍正为父亲举行了史无前例的葬礼,而只为自己举行了最简单的即位仪式。这有什么特殊意义?

中国最迟从汉代开始,就有了一套非常固定和“规范”的皇帝的丧葬仪式和即位仪式的程序,这是丧葬和馈赠的第一件大事。以清朝为例。61年前,顺治皇帝驾崩,康熙皇帝登基,也是按照这个仪式进行的。前面的车在路后面,雍正帝只要一直这样就没事了。

但雍正故意高抬贵手,把葬礼搞得“古今空前”,把即位仪式搞得极其草率,一次又一次像往常一样驳斥礼部提出的方案。贯穿这两个事件的,是新皇帝刻意表现出的古代皇帝所没有的“孝心”,这不免让人猜测:这里面是不是隐藏着什么?是碎玻璃吗?

雍正也觉得有违礼仪规则。除了明确表示清帝不会再犯,还多次颁布诏令进行解释。他担心八旗丧礼会步他“刁民”的后尘,特令禁止。那么,雍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一,说明他是黄考指定的接班人。从康熙去世到下葬,举行了几十场葬礼,雍正每次都在重复一个主题:我是康熙皇帝指定的继承人,我的“出身”是正的。至于表现出来的“孝”,都是服从这个主题的。这让人觉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第二,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康熙皇帝生前选择接班人的重要标准是“忠孝”,我在雍正时期就表现出来了,这和康熙对接班人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我这个皇帝干得不错。

第三,用死人碾压活人。皇帝养得越多,雍正的法定继承就越合理。而谁要是不服从我雍正,就拿科举来制服你。雍正派他去守陵后,我们前面提到的海宁陈格老人陈元龙,被控“推诿”,被革职,但他应得的“恩”却没有了。康熙皇帝的第八子廉亲王,在当时的四大宰相中排名第一。雍正罚他在太和殿前跪了一夜,只因为存放高皇帝遗骨的宫殿有异味。所谓提高康熙的守墓规格,也是为了打压那些不服他的人,包括他的弟弟十四阿哥云。

第四,说明何永正是主角,主角出现了。康熙皇帝再高,也是真正的主角。说白了,他就是所有剧的总导演。雍正煞费苦心办丧事,大谈追随科举,为何不选择东陵作为永恒的归宿?原因是东陵没有找到好的地方,那为什么乾隆、咸丰、慈禧都葬在这里呢?

雍正的目的达到了吗?基本实现。在清宫的档案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大臣写给雍正的密信。这些大臣都称赞雍正“孝为帝王自古未有”,特别劝皇帝不要过于悲伤,伤了龙身。

雍正即位,标志着清朝正式迎来了一位统治天下的新主人。从此,历史的指针进入了雍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