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位对今年7月新闻的评价

在洪水中,我们是同样的命运。

最近,强降雨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和贵州省造成了洪水、滑坡和冰雹。截至7月3日9时,上述8省48个市(自治州)238个县(市、区)956.4万人受灾。7月2日晚至7月3日凌晨,洪峰经过湖南长沙时,不少市民上堤接力扛沙袋参与抗洪。他们一边努力,一边喊着“加油长沙”,场面感人。

新闻评论

湘江涨看真相。洪峰的穿越考验着一个城市的应急能力,也考验着市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一声声“加油长沙”回荡在湘江两岸,激励着每一个参与救灾的人,让听者激动,观者动容。

一位父亲带着10岁的女儿扛着沙袋,坚持“我们公民也有救援的责任”;有的市民深夜赶来,扛着沙袋到凌晨两三点,与消防官兵、武警战士并肩战斗;一家米粉店的工作人员摆摊,给值班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线...此时此刻,“长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而是代表着* * *共同生活的家园,是一片人们成长和精心守护的热土。为祖国而战,人人责无旁贷。

自然灾害有时是不可预测的,甚至更难完全避免。就像这样,在灾难面前,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从“1998特大洪灾时军民团结一心”,到非典时期举国团结,再到汶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直是我们面对灾难时的主旋律。团结行动,同舟共济的决心,也是我们度过难关的法宝。这背后,是* * *精神,是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关注,更是强烈的* * *。

《加油,长沙》在湘江两岸的绵绵细雨中更加响亮,宛如一缕阳光,试图驱赶迷雾穿云而出。

保护世界遗产应该有历史责任。

保护世界遗产,我们不能一次一个地方地寻求商业利益,我们要让子孙后代从这份珍贵的遗产中受益,我们要让自然和历史的馈赠不在我们手中消失。

继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后,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厦门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已达52处。这么多世界遗产应该如何传承给后代?面对文化生态的变化,如何保护历史文化记忆?类似的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新闻评论

中国申请世界遗产的心态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最早为长城和故宫申遗,是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后来丽江、张家界等地申遗成功后,旅游开发更加注重背后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在一些地方,世界遗产甚至被视为“摇钱树”,引发了对过度开发的批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突出的普遍价值”作为评选世界遗产的主要依据。如何保护这种超越国界的普世价值,使之有益于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将是我们应该更多思考的问题。

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遗产,而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一个大的格局,不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去寻求商业利益,而要寻求子孙后代仍然能够从这份珍贵的遗产中受益,寻求自然和历史的馈赠不会在我们手中消失。以鼓浪屿为例,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以闽南文化为代表的外来多元文化,可以看到在建筑、科技、园林景观等方面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融合。西风东渐,华侨反哺,闽南语白话文和早期汉语拼音在这里传播;中国现代医学和音乐教育在这里生根发芽;大师、林语堂、马月涵、林等。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人类文明交流的历史,在这个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被演绎得多姿多彩。美丽,但脆弱;珍贵,但易腐。这是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记忆的原因,也是设立世界遗产的初心。

保持文化遗产的原样是不容易的。1964《威尼斯宪章》奠定了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提出“真实完整地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中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软硬兼施,不能“见屋不见人”,更不能破坏当地原有社区的生活方式。文化遗产不能脱离居民的原生态生活,否则人文传承和保护价值就会消失。鼓浪屿的文化底蕴,不仅仅是莘庄花园的“藏海”、“补山”等有形的东西,更在于街角的一个老人,可以给你讲他家入侵南洋的故事。赫然摆放在老房子里的钢琴,让你明白“琴岛”名不虚传。

移动互联网时代,世界遗产保护也要在精细化、智能化上做文章。比如,江西三清山为了加强遗产地的环境综合整治,采取了“住在山上游”、“洗菜上山、洗菜下山、垃圾下山”等一系列措施。鼓浪屿利用数字化手段实施保护监测,定制专用APP调控游客高峰,监测房屋特色元素。作为一个游客,我们也应该有敬畏之心,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毕竟,如果我们保留世界遗产的原始风格和纹理,我们将有一个更好的团聚。目前,鼓浪屿的游客数量已经限制在每天5万人;2014年,莫高窟还进行了预约和限流,以减少过多游客带来的湿气和二氧化碳对千年壁画的破坏。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也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这52处世界遗产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认可,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文化承诺。只有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的坐标上,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才能充分发挥文化遗产见证和推动人类文明的积极作用。

别让消防“太平缸”冻住了。

大火过后的灰烬里,全是为防灾而烧断的“导火索”。消防安全是一个环节,思想防范不“烧”,胜过一切救援。

最近有两把火牵动人心。7月16常熟纵火案,22人死亡,3人轻伤;6月22日,杭州蓝色钱江保姆纵火案,一家四口被困豪宅,最终窒息身亡。悲剧接踵而至,教训极其深刻。虽然事件是人为纵火所致,但在灭火过程中,暴露出消防管理的一些不足。“如果……”很多人不禁感叹。可惜没有如果。

新闻评论

无论古今中外,火灾都是影响公共安全的大概率风险事件。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体量更大,功能更复杂,人员更密集,救灾难度更大。救援不是一切。一旦管理缺位,再先进的设备也可能失灵。比如杭州保姆纵火案,纵火保姆无疑是第一责任,但根据杭州权威调查,“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物业管理单位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样突出。再者,连这样的现代化高端住宅都存在管理漏洞,在消防设施落后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又有多少风险点经不起进一步排查呢?

消防安全是一个环节,思想防范胜于一切救援。具体来说,在建筑施工中不偷工减料,规范达标,在物业管理中时刻“小心蜡烛”,在救灾逃生方面更加训练有素,最大限度地预防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但现实中也有很多反例:为了家里的整洁,在过道里堆杂物,为了自己的方便,用私锁堵住消防通道,为了省钱省事,不及时更换灭火器,为了省心省力,消防安全培训多,实践少。从上海胶州路火灾到天津爆炸,消防员的“最美逆行”感动了很多人,但我们回头看,多少逆行是因为消防安全意识的提高而得以避免的。

“确保万无一失,因为万无一失”,这是老调重弹,却依然令人震撼。太多时候,大火过后的灰烬里布满了被吹灭的防灾“导火索”,但久而久之,人们就忘记了教训。上个月,伦敦格伦费尔塔公寓楼大火造成81人死亡,“帮凶”就是墙体保温材料。此前,英国保险商协会曾提醒政府“注意易燃的外墙材料”,但遗憾的是该提醒并未被重视。事实上,伦敦人学到了更惨痛的教训。至今,一座60米高的消防纪念碑矗立在泰晤士河北岸。1666的火灾是由于不小心引起的,燃烧了四天,烧毁了13000多间房屋。如果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深刻的教训,那么再高的纪念碑也无法阻止历史重演,只会让后人为后人哀叹。

要落实消防安全,“系统消防层”更为关键。政客多,责任不清,只会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今年3月,《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细化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的具体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实行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乡镇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将消防安全内容纳入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审批部门要把守好“防火墙”:“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不得发放相关证照或批准经营”。消防安全制度不怕严,越严越不容易发生。

只有当公众是安全的,并密切参与每个环节,才能有和平。参观过故宫的人一定记得那些太平坛子。为了防火,故宫有308个太平缸,但冬天结冰是“盲点”,所以拨款专人烧炭。历史变迁,雕梁画栋已经退场,钢筋水泥巍峨耸立,传统消防设施和技术已经淡出,但消除盲点、未雨绸缪的思想警惕和制度安排并没有过时。夏天炎热,防灾警戒时刻在线,让太平缸里的水不会“结冰”。毕竟再先进的技术,也有救生梯够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