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器具的历史

全套饮具是明清以来流行的“盖碗”。

到了唐代,饮茶专用杯逐渐普及,随后发明了杯架,宋元沿用至今。明清以来,形成了杯、盖、碟状三合一的杯子——盖碗。用茶杯、杯盖和杯托(盛茶杯的小碟)一起喝有四个好处:一是茶杯比茶碗小,倒水方便,茶叶容易沉底,加水容易做成茶汁;二是上面有凸起的茶盖,盖的边缘比杯口小,不易滑落,便于凝聚茶香,也可以用来遮挡喝茶时茶沫接触嘴唇;第三,茶托不会烫伤手,还可以防止小茶托溢出的水弄湿衣服。所以,在给客人敬茶的礼仪中,盖上一碗茶是比较恭敬的。第四种是用带盖的碗作为饮用器具,保温性更好。

关于展拓的发明,还有一个传说:宝应年间,有个叫崔的官员,喜欢喝茶,他的女儿也有同样的嗜好,而且异常聪明。因为茶杯装了茶汤以后喝茶的时候很烫,很不方便,所以女儿想出了一个方法,拿一个小碟子放在茶杯下面。但就在我要喝的时候,杯子滑了一下,掉了下来,于是我又想了一个办法,用盘子里的蜡做了一个茶杯底大小的圆环来固定茶杯,这样喝茶的时候,茶杯既不会倒,也不会烫。后来,画家被要求制作漆器制品,称为“灯座”。这种一杯一托的茶杯,不仅实用,还增加了茶杯的装饰效果,给人一种庄重感,代代相传。

宋代灯座的使用相当普遍,多为漆器制品。明代以后,在茶杯上加盖,既增加了茶杯的保温性,使其能更好地浸泡茶叶中的茶汁,又增加了茶杯的清洁性能,可以防止灰尘的入侵。喝的时候,一手拿着灯,一手拿着壶盖,壶盖可以用来刷浮在茶汤表面的茶叶,增加了喝茶的味道。

茶壶作为容器,直到明代才出现,壶和灯因为明代流行的饮茶方法,成为最基本的茶具。唐代的“茶壶”是“煎壶”,而不是“茶壶”。明清时期最著名的茶具是宜兴紫砂陶器制作的茶壶和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