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鼓:坑头上的艺术与文化

东北鼓是主要流行于东北地区的一种曲艺鼓书,因为它曾经流行于沈阳。东北大鼓融入了一些京剧和东北民歌,以长、中、长卷为主要内容。那么,你了解坑头的艺术文化“东北大鼓”吗?

接下来,我们就从辽宁文化的角度来一起学习吧!

东北大鼓的历史渊源

关于东北大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书法家黄来沈演出,吸收了当地民歌;二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辽西的“屯鼓”艺人进城演出,发展为奉天鼓。东北大鼓唱腔是在黑仔本和帝子本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乐亭大鼓、京韵大鼓、二人转而逐渐形成的。据介绍,20世纪30年代前后,东北大鼓发展到顶峰,在沈阳的茶馆、北市场、小河沿随处可见。那时,张喜欢听著名艺术家霍书堂唱的东北大鼓。

东北大鼓的表演形式

东北大鼓的表演大多是由一个演员击鼓鼓掌,配以一至几个人的乐队。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胡俟、琵琶和扬琴。演员的自打鼓,也叫书鼓,呈扁圆形,两面有盖。放在鼓架上,用鼓箭(竹制)击打。有两种板,一种是由两块木板组成的;另一种是由两块半月形的铜片或钢片组成,俗称“鸳鸯板”。东北大鼓的音乐结构属于板腔,歌词的基本形式是7句上下句式。有大嘴柔板、小口柔板、柔板26、快板、三板等。此外,还有悲调、西城调、歧口调等小调作为其辅助唱腔。

东北大鼓的类型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东北大鼓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风土人情的不同流派。以沈阳为轴心的《凤雕》唱腔优美,抒情,适合唱《红楼梦》等故事。以营口、盖县、岫岩、海城为轴心的“程楠调”慷慨激昂,适合演唱《三国演义》等故事。以金州为轴心的“西城调”唱腔哀婉深沉,适合《孟姜女找老公》等悲剧故事的剧目。还有以吉林为轴心的“东城调”,黑龙江流行的“江北调”(又称“北城调”)。

东北大鼓的传统曲目

东北大鼓传统剧目约200件,现约150件,可分为帝子竖段、三国竖段、草段三大类。《帝子书段》多取材于明清时期的小说和通俗戏曲,歌词高雅文艺,少数作品反映了清代的现实生活。在三国部分,有关于刘备,诸葛亮,关,张,赵,马和将军黄武华的歌曲。草段是民间艺人创作和表演的一种流行歌词,题材广泛。解放后出现了一大批现代歌曲,如杨靖宇的《大口袋阵》、《春天的小屋》等。

近年来,随着辽宁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形式呈现出现代化、多元化的特点,东北大鼓的受众群体大量转移,传承和表演遇到严重困难,生存陷入危机。在这种形势下,东北大鼓的保护和发展变得刻不容缓。目前,沈阳市已开展普查,收集实物资料,并编写了东北鼓系列丛书,以保护濒危的东北鼓艺术..2006年5月20日,东北大鼓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