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人性了解透彻,你就能理解明末。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呢?

在生活中,我们谈论人性和利益时,总是从自身出发,根据现实给出最理性的判断。但说起历史,很多人都忘了这一点。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南明的历史虽然极短,但一点也不简单,绝不是简单的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关系。局里的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利益做出最理性的选择。

南明政权的主要社会基础分为三类,即既得利益集团、军阀势力和底层民众。

这三类人兴趣不同,在思考去哪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想法。很少有人会认真考虑什么国家、民族之类的空话。

如果民族和自己的利益有* * *共同点,大家自然会支持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 * *共同点,就会和自己的利益冲突,大家自然会反对国家和民族。

当然,我不敢说这是必然现象,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会抵触这个理论。

无论南明政权的未来如何,既得利益集团都希望这个政权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而军阀则希望融入既得利益集团的圈子,获得更多的利益。至于人民,他们只是希望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以上三位绝不会因为政权是朱家帝而对南明网开一面。崇祯皇帝是朱家真正的皇帝,他们侵犯他们的利益,还是会给崇祯皇帝一个脸色看。如果是南明政权,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

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自然会相互合作与配合,自然也会有冲突与斗争。他们之间的所有事件最终都会形成合力。这个合力就是所谓的历史潮流。

从表面上看,任何一个变革的时代都会出现一个伟人(或伟大的群体),他(或他们)将决定历史的走向。但实际上,这个伟人(或伟大的团体)只是站在风口上的猪。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顺应了历史潮流。

政治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是因为政治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只是摔跤。说他复杂是很复杂的,因为权力总是在变化,如何获得更多的权力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这就是马克思定义人的初衷。不明白什么是人,就无法在政治角力中获得更多的权力。如果不能获得更多的权力,无论他代表什么利益,结果都是没有了。

在传统史书中谈到李自成和张,那是贼喊捉贼。会用贬义词的,绝对不会用中性客观词,牙齿都快掉在纸上了。

但就是这样一群被鄙视的小偷,却能在明末大舞台上呼风唤雨。大清确实代替了大明,但毁灭大明的不是大清,而是卑微的盗贼。

我在课本上讲到李自成和张的时候,那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呐喊。如果你能用正面的词,你就绝对不会用中性客观的词,赞美无以言表。

但就是这样一群被热情赞扬的农民起义军,却在大明灭亡后短短几年就出局了。唯一的残余也主动与南明政权交好,* * *抵御来自北方的敌人。

没有多少人生阅历的人,在读这两个版本的史书时,大概都会精神错乱:李自成和张到底是谁?

这是我不喜欢政治宣传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注入太多的情感,就会被黑白欺骗。

历史不是小说,但很多人更喜欢通过看小说来读历史。

作为一个官僚集团,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换句话说,普通人的生活环境再差,也无法反叛。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乱,自身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作为房东,他们也是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说,农民的生活环境再差,也不能欠房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乱,自身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以上两种想法有错吗?基于自己的利益,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基于他们被压迫的阶级,这种想法自然是大错特错的。

如果他们以理性的方式思考,他们自然会明白,被压迫的阶级决不能走投无路。但是如果涉及到他们自己的利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每隔一段时间,血与火就会自然交融。这不是因为人性喜欢杀戮,而是当阶级固化了,只有血与火才能改变这一切。

蛋糕那么大,你越吃越多。表面上看是盛世,其实这只是世界末日的倒计时。

李自成和张是底层人民的代表。如果不是底层人民吃不上饭,那么李自成和张再能干,也不可能鼓动大家站出来造反。甚至就他们而言,只要有饭吃,有衣穿,他们未必会站起来造反。

要知道,李自成和张本来就是大明的体制内成员,是大明的既得利益集团吃相太难看,吃光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口粮。为了保证不被饿死,他们不得不站出来争取食物。

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讲反帝反封建不是很俗吗?

王二写的第一个反旗,是主将,然后是紫金,接着是李自成和张,接着是李自成和张,接着是郝和。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只要既得利益集团不改变利益分配方式,这种自下而上的反叛就一天不会结束。

如果把上述反贼头目都杀了,还是会有人继续造反,因为这不是少数人能推动的事情,而是整个世界现有的结构出现了大问题。

在法庭上,其实也是一样。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却改了十九纪。他为什么会做这种事?

因为在皇权稳固的时代,皇帝打击高官并不难。有人哭,有人笑。这个官员被赶下台,自然会有人接替他的位置。当一批官员被赶下台时,自然会有另一批官员接替他们的位置。

有了足够的官员,皇帝自然可以非常轻松地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但皇帝只能打击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绝不能伤害整个既得利益集团。

万历皇帝任命张做呢?一条鞭子?在改革过程中,整个利益集团遭到破坏,所以当张死后,万历皇帝立即停止了改革。

万历皇帝征收矿税时,朝廷和外朝各政党的人联合起来反对万历皇帝。

在这场风波中,我们看到了大太监和朝臣们齐心协力。很多人在谈到矿产税的时候,总是对反对者的身份含糊其辞,但其实反对者都是从中获利的人。

崇祯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就是一个天真的想法,以为大明只要杀了魏忠贤这个祸水生灵就能实现中兴。

但当他毫不费力地杀死魏忠贤时,却发现局势变得更加崩溃。以前军队还是有工资的,但是杀了魏忠贤之后,就有了拖欠工资的行为。这是怎么发生的?

很多人说起明末的经济危机,总说明朝皇族那么多,大明都被生死拖垮了。但是为什么不早不晚的拖下来,等到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呢?

崇祯皇帝自缢后,南明政权继续执政,但无论南明政权如何冲突,我们都没听说他们缺钱。清朝入主中原后,从未听说过他们缺钱。

偌大的中国,只靠杀百万明皇族就能重生吗?那对大明宗室来说太高了。

在讨论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时,最忌讳的就是指责这个指责那个,仿佛没有这个因素,国家就不会灭亡。

其实国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原因有很多。想要改变这一切,仅仅依靠改善是绝对不够的,这需要一个彻底的清洗,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据说林东党很有才华,但是当林东党执政时,它未能改变这一切。讨厌林东党的人认为所谓的太监比林东党可靠得多,但如果太监上台,恐怕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都是既得利益者,不能拖着头发一飞冲天。

清朝会是改变这一切的关键点吗?至少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大清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按照正常发展,只要清朝入主中原后这些人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南明政权的和平演变自然是有希望的。但这样一来,所谓的大清不过是第二个大明,原有的痼疾全部遗传,出现了建国之初的暮年景象。

比如历史上的西晋,司马氏家族几乎完全接受了曹植的根基,所以西晋建国之初,上层是一片腐朽景象,一个新兴的政权居然显老了,以至于短短几十年就灭亡了。

清朝的基本菜是八旗贵族,军事能力强,但肯定不如过去那些官僚。如果是和平演变,八旗贵族难免会被欺负。

在这种背景下,?剃须顺序?它出来了。

我以前写过?剃须顺序?相关文章,?剃须顺序?八旗的出台,主要是出于对投降清朝的明势力的支持,但其中也有希望收拾明势力的需求。

如果没有办法改变现有架构,那一定有?大破大立?勇气,否则只能建立一个改良的政府,决不是新政府。

要想有所改变,上任就必须有所改变。所谓的是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不能通过这三把火把不合理的现有结构烧掉,那么所谓新官的行为就和前任没有太大区别。

就,?剃须顺序?这一招太诡异了,再加上清朝是异族,自然会遭到汉人的抵制。所以进来了?剃须顺序?引进后,大清虽然得到了清理既得利益集团的机会,但也背负了沉重的民族枷锁。

南明政权内部的既得利益者看清楚了这一举动,但无论他们看得多清楚,都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在利益面前,很少有人能保持清醒,他们也知道不应该继续分享赃物,但任何试图破坏他们分享赃物行为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被排挤。

这是历史的趋势,永远不会脱离人性。很多时候,总会有一个智者能看透历史大势,不是因为他有特殊功能,而是因为他懂人性。

应该如何学习历史?可能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方式吧。但在我看来,要了解历史,首先要了解人性。

如果你习惯性地站在高处往下看,如果你习惯性地站着说话好像很轻松,如果你习惯性地用浪漫的眼光看待历史,你得出的结论必然与事实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