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的历史是怎样的?

宋元时期,岛上日益拥挤,北面不远的泉州港海上贸易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厦门(史称嘉禾岛)的社会经济发展。自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元世祖首次在岛上设立“嘉禾千宅”。由于缺乏相关文物和文献,宋元以前的鼓浪屿历史无从考证。因为鼓浪屿周围的轮廓接近一个圆,所以说它的地名在宋元时期是“圆沙洲”和“远洲仔”。今天的燕尾山在本世纪的地图上曾被称为“洲仔尾山”,可以作为鼓浪屿古代地名的考证依据。

据《南疆史》等文献记载,随即“率侯等第一旅九十余人逃往金门,赴南澳集人多,收入数千”,后“迁居鼓浪屿”,时在隆武二年(1646)。郑出道之初,军费紧张,处境艰难。恰好有一艘郑氏家族的商船从日本驶来,停泊在鼓浪屿。郑成功用这艘商船带来的6.5438亿两白银来招兵买马。随后他在鼓浪屿的日光岩等地安营扎寨,搭建水上平台练兵,并积极从鼓浪屿领兵配合闽南反清势力,在泉州、同安、海城等地抗击清军。直到四年(1650),郑成功攻占厦门岛,吞并、郑联军队,才形成了包括鼓浪屿在内的金、夏反清根据地。郑成功驻守鼓浪屿四年,为他后来的反清复辟大业奠定了基础。

1840年6月3日,英国发动了侵华鸦片战争。战争初期,英军多次派军舰进入闽粤海域刺探挑衅。当时的闽浙总督邓廷珍领导了福建沿海的抗英斗争。邓廷珍是爱国抵抗的代表。由于邓廷珍积极备战,加强防卫力量,厦门军民团结一心,奋勇杀敌,英军于1840年7月2日和8月21日,以及连续数日的武装侵略,遭到厦门军民的迎头痛击,以失败告终。

英舰撤出厦门后,继续北上,武力威胁清政府。清统治者见势不妙,采取了妥协的态度,调严在福建接任闽浙总督,同时下令“退兵省钱”。1841年8月,英国侵略者再次派出以侵华全权代表H·波廷杰为首的强大舰队直捣厦门,狂妄地要求清政府地方当局“放弃厦门市区及一切要塞”。在当年8月2日的激烈炮战中,厦门守军虽然打中了几艘英国军舰,但束手无策,寡不敌众。金门镇主兵蒋继云及其部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到底,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厦门和鼓浪屿同时落入敌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