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积淀?

信息积累是文化积累的前提,文化积累是信息积累的必然结果。

文化的独特积淀要求编辑不断传播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使科学知识逐步积累。

文化积淀意识是指导编辑活动的重要思想,文化积淀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现实意义。

编辑活动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信息传播,二是文化积累。对于编辑活动来说,文化积累包括信息积累。信息积累是文化积累的前提,文化积累是信息积累的必然结果。没有信息积累,就不会有文化积累,但信息积累不是文化积累,因为信息积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稳定性差。相比之下,文化积累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恒定性,所以相对稳定。文化积累是以信息积累为基础的,是信息积累的积累和升华。信息积累和文化积累是有时间差的,即文化积累总是滞后于信息积累。这种时间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信息的价值需要时间来检验。比如,即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经过一段时间后,也被证明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从而在文化积累的过程中被淘汰。

从信息积累到文化积累的过渡,是一个去伪存真、择优淘汰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把关人,编辑必须对信息的价值做出准确的评估,从而决定选择。因此,编辑首先是信息的积累者。编辑要树立文化积淀的意识,因为这种意识对信息积淀乃至文化积淀的最终完成具有指导意义。没有文化积累意识的编辑是做不好信息积累的。

在文化积淀意识的影响下,编辑能够更加明确、主动地确立主体地位,增强编辑活动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积淀和文化积淀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编辑的文化积淀意识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的文化干预精神

编辑的职责是对别人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从而有效传播。为他人结婚,默默无闻的奉献,是编辑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但这只是表面形式。编辑职业的根本性质在于,他是科学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决定性的介入者,他直接参与并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建构过程。如果我们把人类文化看成一座宏伟的建筑,那么编辑就是这座建筑的设计者;如果把人类的文化活动看成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剧,那么编者就是这部历史剧的策划者。是不是有点过了?不,这是事实。编辑“六艺”的核心是选题和投稿,但选题和投稿不就是文化设计吗?一系列的书和一张专辑搭建的文化框架,不就是剪辑、设计、策划的结果吗?选题组稿是编辑文化介入的最直接手段,最深刻地体现了编辑对科学文化工程的宏观构思和把握。

编辑在选题上表现出的文化介入精神,是编辑文化积淀意识的体现(注意这里所说的选题不包括那些为迎合部分受众的低俗口味而选择的低格调选题)。选什么或不选什么,其根本标准是看选题是否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具有文化积累价值。文化积累的价值对编辑选题水平的提高具有导向作用。有了这种意识,编辑就会以积极的文化干预精神选题组稿,构建良好的文化体系。

编辑的文化介入精神不仅表现在选题和组稿上,还表现在文化导向上。文化导向在任何时候都意义重大。人类文化是良玉混杂,良莠不齐。编辑经常受到“黄色文化”、“黑色文化”等有害文化的冲击。为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编辑必须抵制那些有害的文化,这就需要引导。这种导向表现在不为有害文化提供传播生长的园地,积极扶持和培育优秀文化。需要注意的是,有害文化虽然有时会出现“畅销书”、“高票房”,但最终还是会被淘汰,因为它们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民的利益,没有文化积累价值。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编辑同仁缺乏文化积淀的意识,未能发挥文化导向的正确作用,随波逐流,为有害文化提供了市场,令人痛心。

编辑导向还表现为编辑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的价值。一个出版社出一本书很失水准,一个期刊出一篇论文质量很低,都会对读者产生不好的影响,降低文化积淀的水平。因此,编辑必须严把稿件质量关,严格执行文章标准,坚持“重质轻量”的原则,以提高文化积累水平。

第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文化积累需要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要把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文化成果迅速输入到社会文化传播体系中,使之成为人类的文化积累;另一方面,要剔除那些不值钱的文化糟粕,以净化文化积淀。

科学专家贝弗里奇在他的著作《科学研究的艺术》中指出:“我们都有一种抵制来自外界的新思想的心理倾向,就像我们有一种抵制非传统的举止和服装的心理倾向一样。”文化积淀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新旧文化代谢过程,求新求异是文化积淀的根本。而人固有的惰性,往往使标新立异、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得不到承认,被排斥在期刊或出版社的大门之外,从而大大延缓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1955,雅罗的论文《胰岛素的抗体》被美国著名杂志《科学》拒绝,后来又被《临床医学杂志》拒绝。就是这样一项屡遭拒绝的科研成果,却在22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这一科研成果的享受被耽误了22年!相反,一些科研成果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被人们所忽视,但却因为有着挑剔的眼光而被及时精辟地编辑成书。比如奥地利人孟德尔,他从事豌豆杂交实验多年,总结出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并在1865年的一次科学会议上宣布了他的发现,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但由于会议编辑的慧眼识珠,孟德尔的论文《植物杂交的实验》发表在奥地利自然科学学会的年刊上,使孟德尔的科研成果最终被后人发现和认可,他被公认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这里要强调的问题是,编辑需要在文化积淀上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来辨别假货。伪科学和伪文化会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绝不让它们进入文化积累的过程。编辑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还体现在编辑加工上。编辑加工的目的是使信息有序化、载体化,便于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消除一切错误。“草萤有光,但不是火。莲露虽圆,乃珠乎?”。编辑在加工稿件时要有这样的意识,就是绝不能让歪理邪说在我手里流传,以至于误导后人。编辑纠错的例子很多。比如有一篇文章说“用白灰炼铁实现优质高产”。白灰怎么炼铁?只有铁矿石可以用来炼铁,白灰只能做熔剂。这句话应该改成:“用白灰作熔剂,优质高产炼铁”。否则,人们会认为炼铁生产中发明了新工艺。再比如,“这种矿石含硫量很低,一定会产出高质量的生铁。”影响冶炼优质生铁的因素很多,不仅要求硫含量低,还要求磷含量低、铁粉高、焦炭质量好以及相应的高炉操作技术。显然,认为低硫就能炼出优质生铁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如果不修改以上两种情况,就会导致炼铁技术的误传。对于科技编辑来说,任何小数点、符号、公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编辑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也是编辑主体精神的体现。没有这种精神,编辑就会失去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坚持这种精神,可以排除各种干扰,在文化积淀的过程中充分实现编辑的自我价值。

第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人才是文化积淀的重要内容。人类文明史离不开这些满天星的名字: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哥白尼、孟德尔、伽利略、牛顿、哈维、哥伦布、孔丘、屈原、李白、杜甫、爱因斯坦、祖冲之、李时珍、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郭沫若、鲁迅...其中,很多人不仅仅是编辑。物理杂志的编辑普朗克发现了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20世纪20年代《上海实用新闻》副刊《邓雪》的编辑宗白华发现了郭沫若。这难道不是一种积极的文化积淀吗?在文坛上,一个人屡遭拒绝,偶尔被编辑发现并大力支持,一夜成名的例子数不胜数,往往被传为佳话。但是,如果我们看看几位诺奖得主的被拒,就会觉得,这样的“奇闻”还是少一点好!萧伯纳被拒绝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人与超人》。退稿的编辑说:“他(萧伯纳)永远不会成为普通人眼中的大众作家。”海明威被拒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春潮》。退稿说:“如果这本书出版,我们不仅会被认为品味不佳,甚至会被认为极其残忍。”高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一开始被拒的原因是:“你没能成功地开发出有潜力的想法。”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思考,人类文化史上有没有一些杰出人物因为我们的剪辑而被永远埋没?这不就是编辑给人类文化造成的损失吗?

没有人,就没有文化。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发现一个人,就是发现一种有价值的文化现象。找到一个人,就是找到了创作的动力。期刊、报纸、出版社、电台、电视台都是发现人、培养人的园地。通过这些媒体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编辑在发现和培养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尤其是那些年纪尚轻但潜力巨大的未来人才,更能体现编辑的文化积淀功能。

编辑人才意识是文化积淀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知名作者格外关注而对不知名作者不屑一顾的编辑,最容易埋没优秀人才,从而给文化创作和积累带来损失。

第四,注重前沿选择

编辑的新锐选择具有积极的文化积累价值。选择的质量决定了文化积累的质量。文化的独特积淀要求编辑不断传播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使科学知识逐步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单纯意义上重复旧的理论知识是没有文化积累价值的。只有那些探索性的,第一次的理论,才有文化积累价值。所以,编辑在对一篇论文进行前沿选择时,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是在重复旧理论。如果旧理论占主导,说明论文不前沿,因此没有文化积累价值。

没有前沿的选择,就没有文化的积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前沿选择都有文化积累价值。在边疆选择中,只有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文化积淀表现在对科学前沿的过滤和筛选。是净化和整顿,不是大杂烩和混乱。比如植根于古希腊的“以太”概念,曾经长期主导人们的学术思维。为了相信它的存在,人们不惜给它许多莫名其妙的猜测。当光的波动确定后,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以太”是传播光振动的介质。这样,“以太”似乎被认作真理而传播。但是,“以太”毕竟是虚幻的!科学的大厦不能建在无根的空气中。人们必须确认“以太”是否存在。为了找到“以太”的绝对静态参照系,迈克尔逊根据梅奎兹·魏提出的指导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与美国化学家莫雷里一起测量了地球相对于“以太”的漂移速度。当时,实验的精确度已经达到了四十亿分之一。经过5天昼夜不停的连续观测,他们仍然看不到任何“以太”漂移的迹象。这个实验的“零”结果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以太的概念被物理学抛弃。

边疆选择和文化积累是互动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质量的前沿选择提高了文化积累的质量,进而将科学推向新的前沿。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极大地推进了天文学。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否定了哥白尼学说中不合理的部分,将天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前沿。牛顿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爱因斯坦则创立了相对论,解决了牛顿力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物理学再次推向前沿。科学就是这样进步发展的,文化就是这样积累科学前沿的成果,把科学推向新的前沿。

文化积淀意识是指导编辑活动的重要思想,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牢固树立这种意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编辑工作,为人类的文化创造和积累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