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古城的由来

澧州是辽代二十六年(1008)承天太后(历史上著名的萧皇后)所建。属于仲景路,州属大城子统治,整整一千年前。利州辖龙山县(今白塔子镇白塔子村)和扶苏县(今大城子镇)。金朝和元朝的建制保持不变。到了明朝,弃州建防,延续了350多年。辽金元王朝定都北京时,这里曾是三朝重要的大后方,对巩固三朝政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利州古城遗址位于喀左县东大土城,即今天的蒙古族中学和新华广场。东临长岗河(城东的一条小河),西临大凌河(谷雨河),南临。城址呈正方形,长500米,宽500米,城墙由夯土筑成。城外有一条护城河,宽50米,深3米。“文革”前仍有城墙遗迹,城四角有角楼,南北有瓮门。

到了晋朝,在我们的使臣关仙一代又一代的治理下,百姓安心种地,商人公平交易,佛道星罗棋布。百姓心地善良,土匪销声匿迹,官员多灾多难,百姓尊官清廉。整个利州,年年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呈现出一派安定繁荣的景象。

据专家考证,早在54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利州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古代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1982年,考古部门发掘的东山嘴后梁红山文化时期祭祀遗址,位于澧州古城东四公里的东山台地上。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花园状石坛经专家判断为54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所建,是先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大型重要场所。出土的两尊孕妇小陶塑很罕见。专家称它们为东方维纳斯,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雕塑。这一发现被专家称为中华文明起源的火花,是中华文明曙光的象征,从而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5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