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地之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在音乐领域留下的不朽结晶,是享誉世界的杰作?(2)

马勒是个聪明人。他看到了隐藏在诗背后的悲伤与软弱之美,并以深沉而纯粹的方式,让听众丝毫感受不到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差异,从而使《大地之歌》成为西方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交响乐经典。

《大地之歌》有六个乐章,歌词来源于七首中国唐诗。

第一乐章《饮世间苦难之歌》从大地开始,音乐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悲壮的感情。“生是黑暗的,死也是黑暗的”这句歌词出现了很多次,最后都是在悲伤和无奈中结束。在这里,地球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接受了“没有天堂,只有地球”的信仰后,马勒感受到了生命价值的丧失,感叹生命短暂的悲壮情怀。这个乐章的歌词来源于李白的《挽歌》。

如果说第一乐章是悲伤,那么第二乐章《寒秋孤影》就是怨恨。虽然这首歌有着普通交响乐的慢动作特征,但它不是正式的音乐,而是一首内容深刻的诗。悲伤的木管乐器和苦涩的女中音表达了苦涩悲伤的情绪,让人落泪,但马勒还是希望爱的阳光能擦干痛苦的泪水!音乐在疲惫而忧郁的气氛中结束了。近日,国内学者认定歌词源于钱起的《一个漫长的秋夜》。

第三乐章《青春》是一首青春颂歌。在悲惨的人生旅途中,青春总是美好的,年少轻狂,饮酒作诗的豪放让人心旷神怡。音乐表现了马勒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一种借酒消愁、试图逃离尘世的厌世思想。原诗是李白哪首诗还有待考证。

第四乐章“美”源于李白的《采莲歌》。这是一首爱情的诗,在春光明媚中充满无限遐想。具有中国风味的木管旋律与歌曲交织在一起,神秘的大提琴和竖琴的泛音留在乐章的最后。

第五乐章《春醉》是酒的篇章,以华丽的音乐著称。古典音乐中有很多篇章可以和酒联系在一起,比如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和《酒神》一样疯狂。这个乐章可以让你在这首曲子里感受到马勒借酒消愁逃避世界的态度。

第六乐章《告别》是整部作品的重中之重,也是所有六个乐章中最长最优美的乐章,甚至可以说是马勒告别了这个世界。这是悲观主义者对这个世界的厌倦,对彼岸的向往,也是他赞美大地的最后颂歌。这里的歌词用了两首诗,一首是王维的《送别》,一首是孟浩然的《夜宿叶和尚白等丁》。马勒关于“没有天,只有地”的豁达,只有在这里才能体现出来!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命运,只是这里不再有死亡的恐惧。《第八交响曲》之后,马勒从医生那里得知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之前的种种预感很快就会成真,这让他更加充满矛盾——他害怕死亡,却又渴望死亡。对生命的执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早期作品对死亡的恐惧到这里对死亡的豁达,从对天堂的追求到对人类终将回归大地的理解!在乐章的前半段,有对爱情、永恒、生命的美好回忆。连接这两部分的是一个很长的间奏。这个长长的连接部分由一段悲伤的英国独奏曲行进,然后是一段离别人世的悲叹。最后马勒自己作词,结局不知不觉消失在一串“永远”中。这一刻,他像一个死去的和尚,毫无痛苦地进入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