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学文学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科学文艺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虽然时间不长,但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历史很长。古代很多科学家都是作家,作家也是科学家。科学和文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据传说,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约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的盲人诗人荷马所写。读完这两本书,我们就可以知道荷马时代所有的科学发展。科学和文学似乎已经并肩走了很久。有人认为,公元前6世纪犹太先知以西结在《旧约》中讲述的飞轮故事是最早的关于飞碟的传说。著名的罗马诗人卢克莱修(公元前99?~公元前55年?),集诗歌、哲学、科学于一体,写下了六卷本的长诗《物质论》,这是一部宏大的哲学诗篇,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起源,用字母和文字的关系来比喻原子和事物的关系,生动地阐释了原子学说。马克思称他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胆诗人”公元2世纪,希腊作家卢西恩(也译自卢西恩135 ~ 200,?)写了一篇海上旅行《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部科幻小说。它描述了一股巨大的风把在海上航行的水手们卷到了月球上。剧情虽然荒诞,但其想象力却很有价值。中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1265 ~ 1321)的代表作《神曲》通过他在地狱、炼狱、天堂与众多名人的对话,反映了中世纪文化领域的成就和诸多重大问题。难怪人们把它视为中世纪欧洲的“百科全书”。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约1494 ~ 1553)的小说《巨人传》中的一些章节也充满了科幻色彩。英国哲学家、自然科学研究者弗朗西斯·培根(1561 ~ 1626)写了《新大陆》,类似科幻小说。它描绘了大西洋中的一座沉没的岛屿——亚特兰蒂斯,一个科学的理想国和各种科学奇迹。培根时代的一位天文学家,德国的开普勒(1571 ~ 1603),也写过一部科幻小说《梦》,这是一个幻想登月的故事。主人公被一个乐于助人的魔鬼带到了月球,他也在月球上遇到了那里的陌生居民。18世纪,德国的歌德(1749 ~ 1832)既是科学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浮士德》充满了科学创造精神,他关于“人造人”的幻想广为人知。至于俄国的罗蒙诺索夫(1711 ~ 1765),他不仅是俄国科学的奠基人,也是俄国文学的奠基人。他用诗歌的形式描述了哥白尼的体系,谈到了瓷器的制作,北极光和太阳的结构。

可见,科学和文学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两者并不是泾渭分明、互不关联的。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科学文艺的真正兴起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19世纪。

19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欢乐,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苦恼和恐慌。人们开始思考未来的世界,想象未来科学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在这种社会心态下,科幻小说应运而生,出现了大量的科幻作家和作品。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1791 ~ 1851)的《弗兰肯斯坦》运用科学知识,表现了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

儒勒·凡尔纳(1828 ~ 1905)一生写了近百部科幻小说,共计7800万字。他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孩子》、《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为科幻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让·亨利·法布尔(1823 ~ 1915),另一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的法国作家,与凡尔纳是同时代的。他的10卷巨著《昆虫》,以富有诗意的笔触,生动幽默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神秘莫测的昆虫世界。他还写了化学奇闻、科学故事、儿童自制化学讲座,被誉为“昆虫的荷马”。凡尔纳后来,英国著名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把科幻小说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他一生写了100多种作品,他的科幻小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和最著名的。英国伟大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1791 ~ 1867)的《蜡烛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专门为儿童写的优秀的科学文学作品。其内容新颖,故事生动,既阐明了科学道理,又生动有趣。流传至今,一直是给孩子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科学和文学在前苏联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比安奇的《生物童话与森林报》、里特科夫的《动物与科技的科学故事》、尼恰耶夫的《元素的故事》、别利亚耶夫的科幻小说《两栖动物》等都深受年轻读者的喜爱。米哈伊尔·伊利亚(1895 ~ 1953)是世界著名的科技文艺作家,无论是科技文艺创作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和探讨,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创作了一大批儿童科学文学作品,如《五年计划的故事》、《人是怎样变成巨人的》等,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科学与文学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包含了许多关于动植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诗经》中提到的植物有132种,动物有一两百种。书中还记载了公元前780年西周的三川地震和公元前771年的日食。大诗人屈原诘问苍天的《田文》,是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诗人在四言诗中提出了170多个关于宇宙和古往今来万物的问题,将科学家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与诗人大胆豪放的精神结合在一起,激励和鼓舞着人们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战国时有记载,秦汉时有补充的《山海经》和北魏李道元的《水经注》,其实都是神话般的古地理书。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撰写的《论孟茜》一文,总结和记录了中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也是一篇优美的科学散文。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既是一部药典,又是一部文学著作,清新通顺,颇有文采。至于明代《西游记》中“龙宫寻宝”和孙悟空上天入地的故事,自然是更科学的玄幻。

中国的科学文艺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出现于20世纪初,始于对外国优秀作品的译介。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最早传入中国,对中国科学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四时期,启蒙者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使科学进步受到社会的关注,民主和科学的内容也被收入学校教科书。这为中国科学和文学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社会基础。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文学品种——儿童科学文艺。

鲁迅先生在他翻译的《月球之旅》的序言中高度评价了科学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性。他说:“在我们的国家,如果我们谈论浪漫,我们会迷恋陌生的人,我们会与科幻小说站在一起,这就像一个森林的角落。”智慧贫瘠,这才是真正的尽头。因此,要克服当今翻译界的弊端,引导国人前进,就必须从科学出发。“鲁迅不仅大力提倡科学文艺的创作,而且亲自从事科普创作,写出了《人类历史》、《科学教史》、《蜜蜂与蜂蜜》等科学小品。茅盾是现代文学大师,也是中国科学和文学的先驱。1917年,他翻译并撰写了威尔斯的短篇小说《巨鸟岛》,题为《三百年后孵出的蛋》,并将其命名为《科幻小说》。此后,他翻译并撰写了科幻小说《二月建筑之谭》、科普小说《理工生在校》等,还写了一些科普小品。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看到了科学和文学对孩子的重要性。1931,倡导科学婚姻运动,倡导自然科学研究向社会,尤其是向儿童推广。1933年邀请、戴、董春才、方玉燕、在沪创办儿童交流学校,编写儿童科普课外书100余种,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在外国作家及其作品的影响下,在鲁迅和陶行知的倡导下,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科学文艺的翻译和创作相当活跃。董春才翻译出版了伊利亚的《十万个为什么》。贾祖章《鸟与文学》出版于1932。1936后,出版《生物素描》、《赤子之心》、《生命的韧性》等科学素描集。1936前后,顾还发表了《有趣的科学》、《神奇的科学》、《电子少女》等一系列科学散文。1936年前后,高士奇的科学小品创作处于鼎盛时期,先后出版了《我们的对敌英雄》、《病菌茶馆》、《病菌与人》、《抗日战争与预防服务》等科学小品集。此后不久,郭发表了科学童话《太阳请假》,孙明训也发表了科学童话《自然夫人》。总之,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文艺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创作十分活跃,成绩喜人。

20世纪40年代初,人们开始写科幻小说。《和平之梦》出版于1940,是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集,作者是顾·。书中有三部作品:《和平之梦》、《伦敦异域病》和《北极之下》。其特点是构思巧妙,故事曲折,文笔生动,每篇文章都有科学依据,充满科学启蒙意义。在解放区,文继泽、彭肇庆在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的倡导下,也写了大量的科学小品。

中国科学文艺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党中央提出“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后。中国的科技文艺创作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作品的数量和品种显著增加,创作水平大大提高。高士奇、董春才、顾、贾祖章等老一辈科技文艺家,青春洋溢。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青年科学作家和艺术家发表了许多科学诗歌、童话、科幻小说和科学散文集。

粉碎“四人帮”后,科学的春天来了,第一次科学大会专门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教育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科技工作者、科普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培育的儿童科学文学园,已经荒废了十年。这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叶永烈、游艺、陶金、谢楚、郭志这样的儿童科普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从此,儿童科学和文学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目前,中国出版了《少年科学画报》、《我们热爱科学》、《少年科学》、《小学科技》、《少年科学报》、《少年百科知识报》等刊物。许多省市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知识丛书和知识图片库,令人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