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复捞面的历史

随着中式快餐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式面食品牌也在进行精细化的品牌运营。智美餐饮设计观察到,消费者对餐饮品牌的诉求是复杂的,餐饮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本身,更要从市场和终端消费的需求来规划品牌。何复面条已经成为中国快餐的独角兽。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从众多中式快餐品牌“粥面”中脱颖而出,成为民族品牌。何复面条的创始人李学林说,“何复经营一个品牌,倡导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面条”。李先生说面食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消费基础广泛的餐饮品类,必然会诞生一个现象级的中国品牌。何复捞面以文化战略成就了“中国主题高端面食”品牌。

创始人李学林原本在江苏从事手机行业。他为什么选择做面条?李学林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餐饮市场超过4万亿,其中面占8000亿,每年量的增长率都是两位数。何复面条已经成为中式快餐的领导者。为了了解餐饮市场客户的真实需求、行业的本质、行业的趋势,何复团队在两年的时间里跑遍了欧洲、东南亚、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各大城市,前后用于消费者沟通和市场调研的费用超过654.38+00万元。在国内,有时候为了尝一碗面,花费上万,比如坐飞机,住酒店,吃面,看设计!花了10多万才真正了解了这个市场和用户的本质需求。

2012年8月6日,江苏何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3江苏如皋市第一家店开业。创始人李学林将品牌定义为不仅仅是一个面条品牌,而是更高的定位“传播文化、传播美食理念、传播生活方式”。2015开始融资,估值1亿。2065 438+06 B轮融资,估值4.4亿。2017 C轮融资,估值10亿。2019年,何复老面再次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215万元,成为2019年业内最大一笔融资。

该品牌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和其他东部省份站稳脚跟,其在华南的扩张也在进行中。何复捞面继续选择高端购物中心、客流量大的美食街、交通枢纽配套商家等线下门店。目前有200多家门店。面条这个品类很容易下沉。未来,来自合肥的面不仅会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还会继续开疆拓土,走出国门,旨在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式快餐品牌。

何复捞面有一个面积为15000㎡的中心工厂,可以满足和支撑全国范围的冷链配送。如今的何复面已经成为南通乃至江苏最好的中央厨房。

2065438+2007年8月,在合肥成立内部大学和政府大学,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和师资资源,传递企业文化,承担人员培训和储备管理技术研发。在何复捞面的店里,顾客自己选餐,店员根据定位系统送餐,并承诺整个过程相当顺利,这离不开完善的培训体系。

没有混乱,也没有繁琐的形式。喧嚣都市的一抹书香,放慢脚步,享受当下。李始终是一个眼光独到、行动力超强的人,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极高。李总是笑着说:“我曾经当着员工的面吃店里变质的食材。”目的是让政府所有的人都把质量和服务放在第一位。

在店铺的装修设计中,李老师一路跟随设计到最后直到施工,在材料和工艺上精益求精。门头整块金属板按标准做的时候,李先生看了一下,觉得效果不太理想。他要求把它换成红色的盘子。但这种大红盘在市面上并不常见,于是他花了大价钱在上海定制,最终达到了理想的视觉效果。

何复拉面的品牌规划过程可以通过三个阶段的品牌口号体现出来。如今,何复面的广告语已经从“小沈阳美味”、“一斤骨头三碗汤”更新为“养生学心原汤”。

新的品牌广告语将“学文化”与“本草汤底”联系在一起,将“身”与“心”对立起来,吸引那些奔波于繁华都市却找不到一个能静下心来吃一碗面的身影。“书房养生养心原汤”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养”字,就像“桃园眷村”二字引申出的“爱惜时光”“爱惜心灵”的文化,是“养身”“爱惜心灵”的文化。

精心设计具有营销能力的品牌口号。同样是品牌文化的探索。品牌文化如何让品牌产生良好效益,形成良性循环?“小沈阳家的好味道”的确是和政府面的渊源,但当品牌方意识到甘龙和政府面的爱情故事背景不可能是品牌文化时,品牌口号就会有所调整。第二次品牌口号升级是针对产品的。人们对“一斤骨头三碗汤”的骨头汤的认知是健康营养的。数字“一”和“三”的量化,让消费者具体感受到骨头汤的价值。在品牌发展初期,品牌口号以产品为主是很正常的。

但当品牌发展到一定规模,仅仅把产品体现在品牌中,是不足以支撑品牌文化的。和福捞面打造的“书房”里吃面的场景需要一个支点来支撑,否则即使顾客记得书房里吃面的场景,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场景里吃面,这样顾客对和福捞面品牌文化的认知链就出现了断层,新的品牌口号“书房养身养心原汤”就成了一个撑起书房文化和药膳汤底的支点。

回顾品牌的发展历程,何复老面在品牌文化的立足点上也有自己的探索。从“小沈阳”的故事到注重产品特色的“骨汤”主题,再到平衡文化与产品的“养”主题,可以看到餐饮品牌从小到大,再到引领行业的发展历程。在品牌发展的初期,品牌需要创意设计和品牌背书来吸引新的消费者。在发展中期,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优质稳定的产品形成了品牌稳步前行的保障。在品牌发展的中后期,仅仅针对产品的口号已经不够用了,品牌文化成为驱动品牌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