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剧越来越失真?

因为男女主角爱豆,闭上眼睛把长相吹得满屏都是。男一也有个羊驼刘海,好像有意无意的卷在额头上,但是没有男二抢眼。

这部剧前期站姐画面相当有质感,加了阿宝滤色器后粉丝就不想认领了,轻薄廉价。

▲路透社照片

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民国剧离真正的民国越来越远了?

近几年的民国剧,说实话女主角的服装都挺好看的,想去淘宝查同款,但是你很清楚她们穿的是复古服装,不是真正的民国服装。

《光明》里的蔡文静更像是从《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走出来的,而不是旧社会的有钱人。

以民国服饰为主的《旗袍之美》女主角也戴着雏菊头。

蔡文静有更多的现代发型。从我的粗浅认识来看,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少女,都没有在民国的照片中见过这样的风格。

不能不提到《爱情的起源》,其中刘嘉玲和蒋欣的穿着都不正确。曼璐太奢侈,不够单纯,所以你看不出姐妹俩有什么必要委身于一个有钱的老头。

另一个潮流是华丽的女间谍,历史悠久,大红唇,卷发。美是美,但有些不对劲。露露和文咏珊在《风声》中的着装与今天的芭莎慈善晚宴并不矛盾。

婚纱也是。也许是为了美观,加入了现代审美元素。看看宋美龄的婚纱,再随便找一张民国富豪的婚纱照。造型师可能觉得丑。

我们看民国老照片,虽然是黑白的,但是可以看到人们很少穿奇装异服。张爱玲旗袍外罩短外套,喜欢用鲜艳的颜色,这些都可以被江洋嘲讽。因为她的衣服,整个印刷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工作。现在看这些衣服都挺正常的,除了袖子更宽了,花更大了,颜色更鲜艳了。

而我们影视剧里的民国人物,比张爱玲前卫多了。怎么没有路人在看?

以前民国剧也不是没有夸张的戏装,但前提通常都和角色身份有关。比如李媛媛在《上海滩的一个早晨》里演的三姨,这件露肩的衣服现在还能穿,在当时是相当大胆的。

在电影《知音》中,张宇有一条带滚边的大裙子和一顶遮阳帽,但因为她扮演的是名妓小凤仙。

大部分人还穿着朴素的阴林旗袍,还有李和尤兰达演的百合戏叫阴林,但这种戏在当今的民国戏中已不多见,人均穿得不伦不类。

《围城》里,方鸿渐是乡绅的后代,是中上阶层。赵和苏都是第二代标准官员。不过苏的衣服颜色还是挺简单的,她也从来没露过上身。她经常穿着靛蓝色的旗袍和白色的衬衫。

她最华丽的礼服是一件无袖白缎旗袍,为了当上上官夫人后对方鸿渐的气。但在现在的剧中,管家小姐不仅满身绸缎,还相当暴露,让“偏激真相”的宝小姐甘拜下风。要知道,包小姐的穿衣风格在当时可是个笑话。

以前男人最招摇的服装是白色三件套,配领结,现在穿得像马戏团魔术师。甚至还有一见钟情的酒红色连衣裙。

男主角私下见了那个女人,穿了一套银灰色的印花西装,乍一看像是镶了白色蕾丝,还配了一枚银色胸针。这身打扮不像少帅,倒像是t台上的魔豆。

说到少帅,这部剧真的是一大乐事。第一个男的是小帅哥,第二个男的也是小帅哥。第二集两人还是年轻帅,弹幕疑惑:年轻帅是批发的吗?

北洋政府总司令横行,流行在字后加帅,是尊称。但如果加上别的词,那就是嘲讽了,比如张勋的辫帅,或者一个王子的姐夫叫帅叔。少帅也是个笑话,类似于衙内,很少有人当面称之。少帅的代言人张学良,一生都很讨厌别人叫他少帅。杨雨婷,谁敢这么当面叫他,就被他枪毙了。

现代服装和豪华建筑。如果你去过上海的名人故居,你会发现小洋楼的室内普遍比较暗,地板颜色也比较沉闷。宋美龄是当时中国最奢华的女人,民国剧的住所应该不会超过她的级别。在她庐山和台湾省的故居里,除了当时先进的厕所和浴缸,没有什么惊喜。床和家具都是极简的,奢华的是士林官邸的大型植物园和玫瑰园。

▲美容院别墅

▲士林官邸

但在我们的民国剧里,你看到的是像欧洲宫殿一样的穹顶,八九米高,铺着红地毯,走着旋梯,客厅随时可以容纳100人的舞会。

“金粉世家”的家眷是北洋政府的宰相,家里布置了当时最豪华的风景。和现在任何一个主角的家相比,那场面都是寒酸的。

以“一见钟情”为例。女主角一出场,就在一个华丽的大房子里。镜头一转,你就发现她在船上。这艘船的甲板是全新的。简而言之,肉眼看起来像个棚子。

《围城》也是从一艘船上开始的。你能相信他们在一个时代吗?

显然没有道具条件,而且不知怎么的,现在的民国剧特别喜欢把女主角的出场模式设定为从国外回来,坐游轮回国。《神探语录》借不到船,连跟团表演都不敢全景。我找了一个没人能让女主角靠在围栏上俯瞰的角落。

《神探》的女主角比较穷。她第一次坐火车来上海,镜头却跟着她转:尖顶的英式建筑,霓虹灯闪烁的广告牌,复古欧美少女的海报...不用说,我以为她已经到达伦敦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民国剧里的穷人比都市剧里的穷人还要稀少。琼瑶的电影曾被称为三厅电影:客厅、餐厅和舞厅。民国剧不就是这样吗?派拉蒙和大上海是民国戏剧的标配。主角必须住在租界里。就连普通市民也衣着鲜艳,经常乘坐人力车。

当然,主角更多的是儿子和贵族。似乎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谈恋爱,有资格代表民国。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走来走去。

在民国戏剧的世界里,1912-1949是明亮的,华丽的,浪漫的。通常要参考北洋政府倒台前的民国剧,以及之后20年的民国时期。但是由于战争,我们不能假装看不到抗战、内战等一系列的错位。

在相对和平的北洋时期,如果找一些当时的视频资料,还是会发现城市贫民又瘦又矮,乡绅多为小胖子,高级知识分子的长相与现代人接近,但更瘦。

清政府GDP世界第一,北洋政府第七,人民相当贫困。可以参考鸳鸯蝴蝶派掌门人张恨水的作品。即使当时认为他被停职了,但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他的主角还是有穷人的。

《啼笑因缘》的沈凤喜是底层鼓手,在天桥的破棚子里唱歌。被男主角养大后,她学女学生戴眼镜,剪短头发,很时尚。男主角家境不错,但看到二女儿的高跟鞋装在玻璃盒子里,他很惊讶。

《围城》里,方鸿渐为了买一件皮衣,不惜被人看不起,打牌赢了相亲对象父母的钱。

《金粉世家》里的总理也是天天找媳妇要钱。这是时代的每一粒灰,各个阶层都有为钱发愁的时刻。即使现在的民国剧告诉主角穷途末路,他的衣服还是一件一件的换。

这种全方位的过滤,让不看历史的孩子对民国产生了浪漫的幻想,以为军阀郭夫人整天穿着旗袍和漂亮的皮草谈情说爱,手舞足蹈,但那是她没有看到他们被鞭打的时候。古装剧只表现宫廷和贵族阶层的生活,所以对穿越题材很着迷。

负责任的说,如果真的把他们扔到那个时代,他们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如何把他们穿回去。如果你不相信我,你可以查一下古代的酷刑,普通人的经济状况,饮食起居,寿命...更别说不能玩手机和电脑了。现在有多少人能忍受没有马桶和空调的生活?再想想古代没有卫生用品,只能用草木灰的布代替,公主也是。现在永远比过去好,未来永远比现在强,除非发生战争,地球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