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电影

都说老版三国比新三国好看。我觉得很多三国志的评论都用了新三国志的照片。老版三国不错。为什么评论三国的时候不用旧版的三国照片?说明一个问题,吕布第一形象会想到何润东吗,关羽第一形象会想到余荣光吗,曹操第一形象会想到陈建斌吗?这些演员塑造的历史人物深入人心!看到第三国在舞台上看戏,新三国有一种历史感。

超越传统的结果会让人无法接受,忠实于原著,也方便当时的人理解。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思想和理解来改编历史题材,就会千疮百孔,不给读者的作品留下空间,这就是洗脑!但是几千年的历史能洗掉吗?所以我不看电视剧,只是因为这些演员轻浮讨厌!

剧中最有灵魂的两个人物诸葛亮和曹操,演得不好,是最大的败笔。陈建斌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有些过头了。曹操奸诈,没错,但他是古代少有的统治者,甚至是一个在文武上有突出成就的‘明君’。每次读曹操的短句,都能感受到曹操吞山河、惜天下、渴人才的豪情。真的无法想象一代男主可以在众人面前随意撒尿,做出那种歹徒的事情。

艺鹭的诸葛亮不用我多说,他是新三国里最让人反感的人物之一。有兴趣可以看看诸葛亮和阿斗的场景的一些细节。一代忠臣如此不拘小节地对待先主。难怪李延说他是汉奸。看不到的可以和老三国的唐国强和他的后主们比,或者和新三国的司马懿和曹植比。我觉得司马懿比他更忠诚。

至于和各自书名相关的故事,老三国志叫《三国演义》,是一部演义。主观愿望领先于历史,褒贬留给作者。新三国片叫《三国》,不是言情而是言情,不是历史而是历史。新版在服装、道具、烟火、妆容、环境营造等方面都优于旧版,历史的代入感非常好,尤其是在一些细节上:曹操赤脚在路边小便;曹操为别人系鞋带;晋代文武官员脱下的鞋子。老版全是花言巧语,没有行为语言,更谈不上细节。之所以要翻拍老版三国,正是基于此。

新三国最大的败笔就是编剧没看过三国演义。是根据易中天的《三国演义》改编的,言情不像剧。还有道具和服装,老版的三国,文臣武将的服装。和敌人的盔甲不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新版本变成了同样的颜色。而且古代男人成年后总是束着头发。长发是什么样子的?而且表演的时候,表达也比较简单。给人的感觉是在演戏。根本没有进入角色。

相反,老三国拍摄条件的限制,有一种对当时场景现实的“复刻”,演员高超的角色驾驭能力,不需要任何新技术辅助。新三国光鲜亮丽的铠甲和时尚的战斗动作能像东汉末年那样吗?外星人资助,对吗?高科技的拍摄手法放大了演员无法掌控角色的无奈。很多新技术只有基于人的专业水平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且拍摄历史题材的历史不够,普通观众没有专家也能挑出很多重伤。这种不做扎实功课的水平,堪称历史剧。

剧中的两个主角:本该冷静内敛的刘备,终日耷拉着眼皮,阴阳怪气的语气。他怎样才能赢得学者的心,赢得舆论?最惨的是曹操,狂妄,狡诈,英勇。他的举手投足都逃不出陈建斌版乔致庸的影子:歇斯底里,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其实片名本身就体现了电视剧的主题。这是三国演义,不是三国演义。我承认,三国志拍摄的艺术性可能不如老版,但它是一部还原历史,更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本来面目的电视剧。说实话,我从这部电视剧里看到了易中天的影子,也许片方会有易老师的建议。

津津乐道三国旧事的人,往往先入为主。老三国拍的很认真,规模也很大,但是受限于制作水平,一部三国演义就简单拍成了大型剧,很生硬。武侠剧更可怕。没什么可看的!另一方面,新三国里,尽管有种种瑕疵,但瑕疵并没有掩盖!文和武都很出彩,大家都爱看。够了!《三国演义》很多台词真的很棒。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部剧能达到那种程度。

武侠剧没有观赏性,所以短小精悍,也是一种处理方式。大量的剧集也符合王福林的风格,也是经典的一部分。主题曲就不用说了,永远唱下去。五位主演形神兼备,史无前例。《三国演义》的特点是策略胜于武力,如果能把策略演绎的淋漓尽致,整部剧就成功了。但如果一个阴谋贯穿全剧,那显然是失败的,对浪漫毫无兴趣。《三国演义》的不足是当时的条件造成的,《新三国》的失败是现在的商业化造成的。

老版的台词很经典,尤其是剧中的文言文忠于原著,但是服装道具,还有武侠剧都跟剧一样,新版的武侠剧很出彩,剧情漏洞百出,没有七擒孟获的戏份,但是个人觉得曹丕这个角色特别好。作为一部翻拍,新三国是非常成功的,或者说至少是非常有新意的,把各种势力的策略捕捉的淋漓尽致,不像那些三国志。老三国的鲁肃接近平淡,把27岁的温柔汉子孙权弄得像个中年大侠,只用很少的策略就把刘备弄哭了,而新三国处理得更接近原著,人物更丰满!

新三国只拍了诸葛亮的死和司马燕的童年。三国后期,还有很多人没被拍到。司马昭、曹芳、曹茂、邓艾、钟会、孙皓、杨虎,要么不存在,要么刻画得不太浅。灭蜀攻吴,三国归金盾。他们一直以为三国会有继承者。老三国确实忠于原著,但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原著是章回式小说,故事不连贯。请注意,老三国首先是电视剧,很多改编都不成功。比如剧情衔接不顺畅,除了主角,大部分配角都站不住脚,不丰满,正是因为太忠于原著。新三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都很丰满立体。比如很多司马懿、鲁肃等人物的刻画,剧情的逻辑因果也流畅了很多。所以应该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评价,与是否完全忠实原著无关。

《大话西游》和《西游记之降魔篇》是否忠实于《西游记》?新老国家各有千秋。我见过他们几次。从影视角度来说,新版更胜一筹。毕竟在美学技术上的投入更有优势,但老版在当时并不容易。我只能说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也许以后会有更好的版本。你这样把自己往上推只会矮化自己,原谅我不吐不快。

其实老三国对原著的改编也是很多地方都有,举几个例子也是合理的,并不相悖。李肃游说吕布时说,董卓知道大家都在唾骂,想立个新皇帝。这是一个伟大的善意,吓得吕布说,虽然这种说法是闻所未闻的,但不是没有道理的,好像李肃已经通过了!现场效果很惊艳。诸葛亮死后评价周瑜不是个小心眼的人。他只是恨诸葛亮不能为东吴惜英雄。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原著是死在军营的帐篷里,老三国改成军营最后一巡,默默死去。前面加了一段思念关羽张飞的内心独白,眼里噙满泪水。这些都是原著中没有的。其实老三国变化很大。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当时导演的良苦用心。

这是高希希拍的三国,不是三国演义。为什么这三国不能成为《三国志》?为什么名著不能改编?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原著故事拍十个版本的三国演义?那还不如把书上的台词抄下来。《三国演义》原著从小学就开始看了,里面的情节大家都知道,但我更喜欢新版的《三国》,像是对历史的新解读和新视角。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四大经典小说第一版,都是忠实于原著的。是的,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成为了当时不可逾越的经典。时代在发展,从新的角度重新解读名著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觉得把史实和小说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小说本来就是人创作的,后人当然可以尝试在电视剧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就像水浒西游的创作其实也有几个人参与,不必过于纠结。

老三国里的人物绝对符合剧情描述。唯一的缺陷就是马上打斗的激烈场面太少,因为整个三国的过程就是一部战争史,但是就像新红楼梦里的女人都有明显的铜发风格一样,新三国都有明显的暗黑色衣服风格,而且颜色单一,人物也不符合剧情。翻拍的决策者总要劈开溪径再看一眼。这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否则全军覆没。事实上,新旧版本各有优缺点。老版《三国演义》的优点是忠实原著,无论是对话语言还是故事情节都坚持这一点,所以给人的整体感觉更正统,这是老版的优点。缺点是娱乐性不够,武打太真实,看起来观赏性不足;新《三国》的优势在于娱乐性好,尤其是打斗场面温馨有趣,符合现代人的观看兴趣。缺点是编造的部分太多,删除了一些主要情节(比如孟获七擒)。总的来说,有些地方似乎太微不足道了。

三国演义忠于小说,情节太精彩。如果不是小说,它还真以为是真实的历史。客观来说,三国没有好坏之分。三者都想统一天下,但主观上都想支持刘,反对曹,因为刘备是一个承袭者。在古代思想中,作为大臣,就得为国为民精忠报国(汉),兴国(汉)。比如姜维,我觉得他最悲壮,思想坚定。一是报答诸葛亮会见他的恩情,二是真心为汉朝着想。如果不是这两种想法,他也不会坚持下来。三国是还原三国演义,新三国是经过导演的演绎和思考还原三国演义。《老三国》的人物塑造更加脸谱化、书面化,更贴近《演义》中崇尚刘、抑制曹的主旋律。新三国更多的是有血有肉,而不是非黑即白。总之,不爱动脑的人肯定会喜欢旧版,爱琢磨自己的人肯定会喜欢新版。这是两个人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没有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