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李将军的历史评价

美国内战的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

美国内战的爆发让国军中的南方军官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留在国军还是为家乡效力。很多人为此困扰,罗伯特·李将军就是其中之一。他虽然不喜欢奴隶制和分裂,但也不想把剑指向自己的家乡。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蓄奴权是各州的自由,联邦政府不能武力干涉。经过深思熟虑,李回到了南方。一位反对奴隶制和分裂主义的将军成了南方“叛军”的总司令。

虽然南方联盟军赢得了钱瑟勒斯维尔战役,李将军却失去了他最好的将军威尔杰克森。当杰克逊和他的人返回邦联防御时,他们被误认为是北方军,并被自己的士兵射杀。听到这个坏消息后,李将军叹息道:“我的右臂断了。”这真是个大乌龙。

钱瑟勒斯维尔战役后,李将军命令南方联盟军队向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进军。由于葛底斯堡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李将军希望在葛底斯堡击败乔治米德的联邦军,从而解除联邦军对维克斯堡的围困,威胁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特区..李将军希望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能迫使北方联盟承认邦联的独立。

1年7月,南北双方在葛底斯堡展开了一场空前惨烈的战争。一开始南军有数量优势,25000人对18000北军,所以北军处于劣势,伤亡惨重,岌岌可危。但危急时刻,北军大将汉考克集结伤兵,占领了战场北部高地的卡尔普山和陵园岭进行顽强抵抗。

陵园岭易守难攻,北军依险抵抗,南军猛攻。直到这时,南方军队的指挥官尤厄尔将军才意识到他的错误。其实邦联军队本可以提前占领墓地岭,只是他没有理会,后悔也来不及了。经过一天的激战,北军连夜构筑了防线。

不过,李将军似乎对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充满了信心。钱瑟勒斯维尔的胜利和7月1日北军的溃败,让李将军对占领葛底斯堡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只要加大进攻压力,就可以迫使北军投降。

第二天,李将军集中主力向卡尔普山发起全面进攻,随后炮轰陵园岭。他想分割北军,然后一个个分割。尤厄尔率领的邦联军队冲向卡普山,联邦军队的少将·乔治·米德向邦联军队的右翼发起了反冲锋。结果南军后续部队没能及时跟进,于是尤维尔的部队再次被赶下山坡。

这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双方都损失惨重。虽然双方士兵作战英勇,但南军前线指挥官失误较多,李将军主攻目标未被攻占。

过于自信的李将军认为,为了加强侧翼防御,乔治米德墓地岭中央地区的防御一定是空虚的,于是命令刘易斯率领的突击队重点进攻墓地岭,突破北军中央防线。

第三天早上,南北双方动用了300多门火炮,轰击了一个多小时。刘易斯带领突击队向墓地岭山脊上的北军发起攻击。突击队不得不穿越超过1000米的荒野,攻击联邦军阵地。他们完全暴露在联邦军近200门火炮和数千支步枪的火力之下。

刘易斯顶着子弹率先冲锋,南方联盟军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敢。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南军终于冲到了北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刘易斯率先跃入北方军工业,邦联旗帜终于飘扬在墓园山脊。南北开始肉搏,肉搏中守军一开始支持不了。但就在这个时候,北军两翼赶到,包围了数百名南军。刘易斯和士兵们不是阵亡就是被俘,阵地最终被北军守住。

黄昏时分,南军伤亡近四分之三,李将军只好撤退。经过三天惊心动魄的战斗,葛底斯堡尸横遍野,双方伤亡近4万人。葛底斯堡战役是当时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役,乔治·米德将军的冷静指挥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邦联军队被严重削弱,从此再也无法北进,从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因此,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内战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