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历史地位

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变迁,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是当时的学派之一。(2)秦灭六国,以法为教,徭役重,刑罚苛,不准儒家为君,秦始皇焚书坑儒。(3)西汉武帝改变无为政策,推行大一统。为适应政治需要,改造儒学,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并被西汉武帝采纳,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本课题的分析以特定儒家学派的立场和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要求阐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其因果关系。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儒家学派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禁止、倡导、改造、尊尊的曲折过程。正确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儒学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春秋战国到西汉的历史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时期。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促进了“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主张仁政、反对暴政的儒家思想,从创立到传承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有影响的学派。它是中国封建政治社会理论的精髓。秦统一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法家思想成为皇权专制的理论基础。儒家学派受到攻击,甚至被取缔,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极其严重的破坏。西汉初年,儒家学派开始从秦朝被摧毁和镇压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适应了当时政治大一统的需要,统治者开始提倡儒家思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被汉武帝采纳。董还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解放和发展,对巩固封建国家的政治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时的儒家,已经不同于孔孟为代表的前儒家。它吸收了法家、道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转化为新儒学。至此,儒家成为合法的封建统治思想,儒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