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瑞塘河历史资料(详情)

温瑞塘河形成于金初。从南朝永嘉郡守谢灵运“乘船至仙岩寻黄三井仙踪”和“游红石入帆船海”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他曾从温州游至仙岩,扬帆起航。唐会昌年间(841—846),温州太守魏勇主张疏浚会昌湖,从瞿溪、熊茜、郭溪引水,以及铜陵、绵港、白云、罗达、吹台等山,通过温州西南瑞安的风帆游,与瑞安段河道相连,直达瑞安城。北宋时,唐河两岸遍植莲藕,史称“八十里荷塘”。宋十四年(118),挖挖温州周知,沿河筑堤,道路称为“南塘驿道”。

水源主要来自瞿溪、熊茜、郭溪(俗称三溪)和大河鸡云山的山溪。全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万立方米。河网总长1178.4km,吴淞高程5m时,对应的蓄水量为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东晋人工开凿,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由南宋周知神树修建,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色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航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浦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南经乌丹、白象、范友、河口塘、塘厦、新城、九里,西至瑞安市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宽度一般为50米,最宽处为200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在我市防洪、排水、供水、航运、灌溉、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特别是在被温州人称为“母亲河”的文瑞平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温瑞塘河航道北起鹿城区小南门码头,南至瑞安市东门白岩桥码头,途经鹿城区、吴婷、南湖、瓯海区白象。番友(里岙镇)进入瑞安市区后,经仙岩镇河口塘、塘口、塘下镇、汀田镇、神仙镇、罗峰镇王上,全长33。河床宽30-50米,河网水面面积19.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704平方公里,总灌溉面积48.2万亩。河水相对稳定。境内主要河流长20.4公里,流域面积298.7平方公里,干支流网总长455公里,水面面积4.77平方公里,蓄水量202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