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的历史演变

从第一批国有农场成立到1978结束,北大荒的一项事业经历了艰苦创业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曲折前进阶段三个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北大荒人民高举“向大地开战,向荒地要粮”的旗帜,以大规模开发建设为重点,以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为目标,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业实践,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垦殖史上的伟大奇迹,推动了中国农垦和国民经济的空前发展。这是12年,北大荒垦荒事业在严重挫折面前奋力前行。正当北大荒农垦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持续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左”的错误思想泛滥,对垦区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到1968,东北农垦总局和省农垦署所属的整个农场、牧场和工矿企业,从领导体制、管理方法和各项规章制度上被彻底否定,一大批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受到批评,使农垦发展受到严重挫折。这一阶段发生了四个重要事件:一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和撤销。1968,18年6月,根据党中央、军委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主要任务是屯垦戍边,建设边疆,发展生产。随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一批国营农场和劳改农场相继被军队接管。1976 2月25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撤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佳木斯市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下设宝泉岭、红兴隆等11国营农场管理局,为垦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二是大量城市知青去了北大荒,又回到了城市。从1968到1971,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青年知识分子响应毛主席“青年知识分子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大批城市知青来到农场,提高了垦区工人的文化素质,为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特别是对农场生产技术的提高、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工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独特的北大荒文化!从1981开始,由于国家政策的实施,大批青年知识分子陆续回到城市。在北大荒的恶劣环境中,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受到了严格的锻炼。后来全国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的栋梁。第三,新建的兵团第六师开发三江平原东北部的富源荒地。当时,原第三师所属的27团等4个团,以新建的第六师为基地和依托,在二龙山至抚远的“贰负”公路沿线,修建了60团(前进农场)、60团(创业农场)等7个团。四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建设农垦小城镇。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后,小农公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粮油副食供应以及教育、卫生、劳动保护、福利可以自给自足,而且交通、通讯、科研、广播电视等生产建设领域的许多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网络,逐步形成了13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城镇的雏形。特别是由于当时战备的需要,垦区的交通通讯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三江平原的进一步开发铺平了道路,为90年代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劳动生产率急剧下降,生产经营条件恶化,但北大荒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锲而不舍地把垦荒事业推向前进。主要标志是: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78,垦区耕地总面积达到2723.4万亩,比1966增长42.5%;粮食和豆类总产量达到46.9亿斤,比65.438+0.966增长565.438+0.3%。畜牧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大牲畜存栏数达到1510000头,比1966增长31.3%。工业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拥有中小型工业企业73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比1966增长3倍。特别是制糖、酿酒、造纸、乳制品、面粉加工等一批工业企业相继建成和扩建,改变了垦区农业单一经营的局面。

经过创业的伟大实践,北大荒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仓,人们千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在开拓前进中跃进。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北大荒农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次创业。它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探索阶段、深刻变革阶段和开拓前进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二次创业,是北大荒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旗帜,以突破体制性障碍、解决结构性矛盾为重点,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为目标,进行的一次开拓性的伟大实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现代化建设实现新跨越,经济社会步入发展快车道。1995 2月初15,农垦总局党委从垦区形势出发,研究确定了以坚持“三个转变、两个开放、一个打击”为主要内容的垦区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突出“四条”,精心实施“六大战略”。党的十五大召开后,总局党委着眼新的实践和发展,明确提出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对把一个什么样的垦区推向21世纪这一重要问题作出了庄严回答。“九五”以来,总局党委把握时代主题,带领垦区人民,面向市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垦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阶段实现了六个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一是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农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目标如期实现,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到位。经营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农场内部集团化经营、政企分开步伐明显加快。国家税务总局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社会保障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战略性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主要农作物品种得到优化,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优质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增加,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快速发展。畜牧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开始走上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第三产业和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非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40%。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通过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集团快速发展。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集团成为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联系更加紧密,带动了垦区22万个家庭农场和当地2.3万农户。“完达山”、“北大荒”等一批知名品牌享誉全国,进入国际市场,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四是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出口2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达8大类103。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实现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我们参加展览和经贸洽谈,签署了5900多个经贸合作项目,总金额580亿元人民币。利用外资规模逐步扩大,外资到位率达到53.5%。通过加快对外开放,垦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树立和展示了北大荒集团的新形象。五是小城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小城镇建设水平居全省前列,城镇载体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农垦城镇140多个。交通、通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政法、民政、信访、统战、民兵等工作明显加强。六是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深入,涌现出一大批省级文明单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明显加强。现阶段垦区天时、地利、人和,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着奋发向上、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凝聚起巨大的自我压力力量,负重奋进,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