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汉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正月是农历正月。古人把夜晚叫做夜,所以他们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元朝的开始。在春回的夜晚,人们庆祝这个节日,庆祝春节的延续。

《资治通鉴》载:大业六年(610)元宵,帝“在端门街举行百场陈戏,戏台四周五千步,八千人持绢竹,闻数十里,从昏厥至濒死,点烛于天,止于月底,花费巨大,自然是老了。”从此,端门的灯名扬天下,连外国使节也来观看。

有史学领域的学者认为,元宵节赏灯的习俗起源于洛阳,而在城楼上摆灯的习俗则起源于端门。到了唐代,赏灯的风俗更盛,有诗说:“洛阳日夜无车马,红纱满树挂。”看那平时在灯影里,玄宗的潜伴太真了,不会游泳。"

元宵节也叫灯节。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繁荣。宫殿里和街道上到处都挂着灯,还建造了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代大诗人陆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写过元宵节燃灯的盛况,说“汉朝群星陨落,楼台如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