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县经济

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2.56亿元,增长10.4%;农业总产值32.42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2.36亿元,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6543.8+0.75亿元,增长25.7%;出口总额达到654.38美元+50万,同比下降82.0%;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9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38+0.3万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4871元,增长11.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3%;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8.0‰以内。

2011平潭实现生产总值1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5438+7800万元,增长61.6%;第三产业增加值49.65亿元,增长6.9%。全县人均生产总值30247元,比上年增长14.0%。第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4:20.4:50.2调整为本期的27.0:28.5:44.5,一产比重和三产比重分别下降2.4和5.7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8.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一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2011年,工业总产值34.05亿元,比2010年增长21.6%,增速回落2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45亿元,增长23.1%。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7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2%;全社会用电量3501.4亿千瓦时,增长30.0%;其中,工业用电量6260万千瓦时,增长47.2%。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2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6.3%,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8%。从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风力发电351.75万千瓦时,增长12.2%;自来水670万吨,增长7.5%。

201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进一步提高,从2010的86.5%提高到今年的89.4%,提高了2.9个百分点。同时,本期工业增加值771亿元,几乎全部由规模以上工业拉动,贡献率达99.5%。造船业和风电产业逐渐成为全区新兴的特色产业。规划渝(Xi)平(潭)高速公路、长(乐)平(潭)高速公路、台海高速公路(预留)。国道316平潭主岛段逐步改造为城市快速路;其他县道结合规划布局改造为城市道路。

规划两个一级客运站,分别为兰城客运站和吉调客运站,保留原澳洲客运站。

规划了吉调货运站、中原货运站、澳前货运站三个公路货运站,并预留了一个活水货运站。规划福州至平潭高铁、台海高铁(预留)、台海货运铁路(预留)、铁路支线。前三条铁路还将承担城际运输功能,促进海西内部和台湾海峡之间的城际联系。

实验区北、中、南分别建设高铁北站、高铁中心站、高铁南站。平潭港区定位为福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实验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支撑,海峡两岸“三通”的综合枢纽和主港。以对台客货滚装、集装箱支线和散货运输为重点,发展邮轮等旅游客运,逐步建成客货并重、特色突出的现代化港区。

平潭港区分为四个作业区,即金井作业区、流水作业区、澳前作业区和曹禺作业区。主岛规划有四个游艇码头,分别位于兴福洋、竹屿口、竹屿湾和如意湾。明代,平潭办了一所志愿学校和一所私立学校。清朝雍正年间,建立了书院。民国以前,科举考生13人,进士6人。清末,欧美传教士倡导新学,在县城兴办学校,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在县城改良私塾、兴办国学的热潮。到10,有24所小学。但由于局势动荡,战乱频繁,经济落后,教育举步维艰。民国38年,平潭县仅有初中1所,小学91所,教职工171人,学生41465438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小学迅速普及,各种扫盲班相继开办。1957年全县有中学3所,小学118所,教职工465438人,学生18人。“文革”期间,教育遭到毁灭性打击,许多知识分子遭到迫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将实行知识分子政策,恢复入学考试制度,调整学校布局,加强校园建设。1994平潭县有初中4所,初中16所,职高2所,初中139所,初中49所,教师2270人,学生42575人。

2011年末,中小学专任教师4072人,普通中学学生28221人,小学学生27569人。

主要大学:平潭海洋大学

主要中学:平潭一中明清时期,有武术、划龙舟、游泳、放风筝、练藤牌操等民间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体育运动陆续传入平潭。民国初年,最早引进篮球,之后是排球、乒乓球、田径。学校里开设体育课是为了培养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如林、。20世纪30年代初,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建立了体育设施,以促进现代体育的发展。40年代,篮球、排球、田径比较活跃,人们经常自己举办比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体育课逐渐被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轨道。各种体育设施得到了恢复和建设。同时,开展国防体育教育。从65438年到0956年,平潭县建立了203个基层体育协会和273个运动队。到1965 * * *,将举办5场运动会和4场综合运动会。县运动员参加1 ~ 5省运会,7人获得前6名。7名运动员入选省运动队和福州军区队。“文革”期间,传统体育作为旧习俗被取缔。80年代,基层体育更加活跃,学校体育步入正轨,体育教师数量持续增长,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从65438到0994,平潭县中小学平均达标率为95.63%。从1970到1994,平潭县有35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个,获得前6名的有18人,创下了1的全省纪录,打破了全省7名成年和青少年的最高纪录,创下了1的全省最好成绩。平潭县* * *有体育场馆1座,运动场地3个,初级体校综合楼1座,其他运动场地20多处。

2011平潭首次组团参加全省农民运动会,获得4金2银3铜2道德风尚奖。全民健身日带动了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全区乒乓球、门球、羽毛球、篮球、户外自行车、马拉松等2000多项不同类型和项目的集体活动相继举行,推动平潭全民健身活动谱写了新的篇章。长期以来,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和血吸虫、恙虫病等疾病严重威胁着平潭人民的生命健康。由于城乡医疗条件落后,卫生条件差,百姓无法摆脱缺医少药的窘境。民国元年至37年,平潭县鼠疫患者4884人,死亡4727人,死亡率96.78%。平潭县平均寿命35岁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开展消灭病虫害的爱国卫生运动,逐步建立了建平滩县、乡、村三级医疗防疫网络。到60年代,消灭了血吸虫病、丝虫病、恙虫病等地方病,消灭了鼠疫、天花、霍乱等瘟疫。80年代以后,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爱国卫生工作被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并逐步制度化、经常化。1994平潭县有县级医院3个,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155个,个体诊所87个。县医院荣获国际卫生组织和卫生部命名的“爱婴医院”称号。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从50年代初的25‰下降到0994年的4.01‰。19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57‰,出生率为19.0‰。预期寿命将近72岁。

2011年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20个,实际床位747张,卫生技术人员903人,医生3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