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二是什么节日?

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节日。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耕节、青龙节、春龙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扩展数据:

在元代,“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时节,“二月二”介于二十四节气的“雨”、“惊”、“春分”之间。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的“龙抬头”这一天庆祝龙,以祈求龙消灾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初二不仅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神生日的“社日节”。

南方的二月二(古时候是立春后的第五天)仍然遵循祭祀土地神的习俗。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于龙头节的习俗,也有以祭祀土地神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

“龙”指的是东方黑龙七宿的星象。仲春的月初,“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的日子在卯月的惊蛰和春分之间;毛,毛也,万物出于地,是毛发生长的大象,代表蓬勃的生机。“毛”为干历十二支之一,五行属木,卦为“震”;1992年,卦象互摇,地震化为龙,表示龙已脱离潜伏状态,浮出水面,作出标记。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节日的反映,预示着太阳的精神从地下冒出来,春雷骤动,雨水增多,气温升高,万物生机勃勃,春耕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也把龙抬头的季节视为祝福和吉祥的日子。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节日上的反映,源于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和农业节气的认识有关。中国古代占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完整而深刻的观星文化。

古代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时间,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龙抬头”虽然由来已久,但元代以后的文献中出现了将龙抬头与节日习俗联系起来的说法。

百度百科-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