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蒲菜

普采

宽叶香蒲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又名宽叶香蒲、宽叶香蒲、孙朴、蒲亚、宽叶香蒲、野葛等。老济南叫香蒲。它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关于蒲的记载,如《他者之恶毒,有蒲与何》(《陈风泽碑》)、《笋与蒲有什么区别》(《大雅·汉仪》)...这些都说明,在古代,人们把竹笋和蒲菜视为好蔬菜。西汉汉赋巨匠梅成在《七毛》中为晋太子列了一系列菜单。其中有一道名菜“瘦牛、笋、蒲菜”,即小牛瘦肉配笋、蒲菜烹制,味道鲜美。北魏时,山东寿光农艺师贾思勰在《齐·姚敏书》中说:“普根菜,以为普史圣而生,取其中心入地者,大如匕首柄,刚白生脆。”他觉得普菜生熟都好看。阿明朝人王世茂也在《蔬蔬》一书中说:“孙朴、芦笋都好吃,孙朴尤佳。”充分肯定了蒲笋的美。

济南有一个广阔的大明湖和无数的海湾和池塘。水质清澈,土壤肥沃,为蒲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香蒲自古以来就是济南的特产,被誉为“美丽的蔬菜”。清代,晋安镇的贤王咸宜在他的《指环杂记》中写道:

“历有四美菜,春前新韭,秋寒醅,夏蒲根,冬苔。”民国初年出版的《济南掠影》也说:“大明湖的普菜,状如菱角,味如笋,是北方几省的植物蔬菜之宝。”这是对济南普采的最高评价。济南人有这个天赐的“宝藏”,他们爱不释手。用它来做各种好吃的菜,比如塌锅普菜、虾仁炒普菜、普菜炒肉、奶汤普菜等。,都是美味独特,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尤其是用奶汤和普菜熬制的“奶汤普菜”,酥嫩可口,被誉为“济南顶汤”。早在明清时期就非常有名,如今名声依旧。去济南旅游的人都很推崇这道菜。20世纪30年代,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济南短暂停留,给济南蒲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文章中写道:“只有荷花和香蒲才是真正新鲜的。”少年时期留学济南的著名诗人臧克家曾深情地回忆说:“游览过大明湖的游客,常常到岸边的饭馆里去吃饭。餐厅不大,但是有一道菜挺有名的,那就是:普菜炒肉。在济南吃过烤全猪和浦菜炒肉,至今记忆犹新。写家乡的菜,心里又多了一种感觉。我的心已经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我的青春期。”

蒲菜不仅可以做成美味,还可以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大众食品”。比如老济南人耳熟能详的“老牛筋”“疙瘩”,就是用香蒲做的特色食品。对济南的奇闻轶事颇为熟悉的秦若石先生,专门对这两种美食做了介绍。他在文章中提到“老牛筋”是蒲菜地下根块上的一根长须,形似一根白手指粗细的鞭子。可以嚼而不破,就像牛筋一样。嚼在嘴里,吞下多汁的肉,吐出坚韧的残渣。其味甘微苦,清凉爽口,深受小朋友喜爱。“疙瘩”是宽叶香蒲的地下块茎,黑褐色,外面有短毛。蒸熟了就可以吃了。以前济南专门卖“青春痘”。店主剪掉了宽叶香蒲的叶子和茎,留下了长着毛须的块茎。把块茎上的泥洗干净,然后放在锅里蒸,就成了“疙瘩”。把蒸好的“青春痘”装进竹篮,沿街叫卖。顾客买回来后,卖家用一把短柄的小镰刀,把卖出去的“疙瘩”厚厚的皮割下来,从中间切开,交给买家。剥下来的“疙瘩”是白色的,甜甜的,面条。蘸糖吃。比栗子好吃。

除了食用,香蒲还有很多用途。其花形似海绵棒,俗称香蒲棒。以前没有蚊香的时候,人们经常点燃晒干的蒲棒来驱蚊,效果相当好。晒干的蒲叶还可以编织成睡垫、蒲包、蒲鞋等日用品。此外,香蒲还具有清热凉血、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疲劳、胎动出血、口疮、痢疾、淋病、水肿等多种疾病。

由于用途广泛,香蒲过去在大明湖等地被广泛种植。湖人划着船,初夏在湖中挖嫩香蒲,深秋在湖中收割香蒲。满载着收获和喜悦的小船在湖面上穿梭,像采莲船一样,成为大明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