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翻译了哪些中国化学技术的著作?

19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一些化学工艺在欧洲很受重视。1830年,法国著名汉学家stanislas julien将《天宫吴凯丹青》中关于朱茵的部分翻译成法文,题为《论中国的朱茵——从中文翻译而来,摘录自名为《天宫吴凯》的技术百科全书》,发表在《新亚日报》第五卷,第205-213页。1833年,stanislas julien参考中国其他著作,将《天工开物与丹青》中关于制墨的部分翻译成法文,题为《中国人的制墨方法》,发表在权威化学期刊《化学年鉴》第308-315页。同年,《法国化学年鉴》还刊登了斯坦尼斯拉夫·朱利安的另一个译本,书名是《铜合金、白铜和贡菊》,是从《天工开物》和《五金》中关于铜的部分翻译过来的。在1834和1847,这篇文章被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分别发表在《孟加拉亚洲杂志》第三卷第595-596页和《德国应用化学杂志》第41卷第284-285页。斯坦尼斯拉斯·朱利安介绍的白铜应该是砷白铜,因为天工吴凯没有镍白铜的记载,而在1823年斯坦尼斯拉斯·朱利安译本出版之前,英国的托马森和德国的汉宁格兄弟已经成功仿制了中国镍白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