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清帝的退位圣旨?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无论如何,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

这一天,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登基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帝制正式结束(虽然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事情都是事后上演,但都只是过眼云烟);也是统治268年的清朝灭亡的日子。但是这么重要的一天却不常被提起。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临近的两天?19110的武昌起义和1912、1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从现代人的角度看,似乎更为重要。

我看到那对夫妇在笑,但是看着老人在哭呢?历史要喜新厌旧。被记住的永远是崛起和后来的权力,而那些逝去的东西,往往被选择性的忽略。这一期的《历史深处的军事时代》,就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1912年2月,12年清朝皇帝退位前后的事件。我们来看看两千多年的帝制是怎么结束的。

关于清帝退位的背景,前几期已经详细介绍过了。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认清形势的晚清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尤其是摄政王载沣所做的预备立宪,但最终却声名狼藉。皇家内阁?让清廷的政治声誉彻底破产。政治声誉破产,铁路国有化导致全国范围的铁路保护运动,民众和清廷完全走向了对立面。在此背景下,武昌新军发动起义,短时间内17省宣布独立,清廷失去大部分领土。

清廷不得已,起用了赋闲在家三年的袁世凯。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袁世凯能做什么?把这个混乱的烂摊子从辞职的前摄政王载沣手中拿走。袁世凯和已经宣布独立的17个省的代表?君主立宪制?还是?* * *和?谈判持续了两个多月。名义上是双方与清廷和十七省联合代表谈判,实际上是三方在谈。清廷开始使用的袁世凯,长期以来被各省代表视为实际和谈对象。

此时此刻,实际独立的省份对君主立宪毫无兴趣,早就承认只有?* * *和?有一条路可以走。谈判期间,同盟会领袖、辛亥革命的旗帜人物孙中山于191112年底回国。很快* * *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实质上已经否定了?君主立宪制?这种可能性。接下来,南京临时政府逼迫首鼠两端的袁世凯尽快与清廷摊牌,让清廷早日退位,并承诺立袁世凯为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

从南北和谈开始,清帝退位就提上了日程。袁世凯摊牌是在65438年+10月65438年+6月6日,玉龙太后委托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就2月3日清帝退位条款进行谈判,但她实际上接受了退位。2月11日,也就是清帝退位的前一天,玉龙太后接受了退位条件。

12年2月,清廷最后一位皇太后玉龙和未成年的溥仪一起发布三份遗嘱,宣布退位。这三个目的:一是退位;二是公布优待条件的函件;三是?建议受试者?三个圣旨中的圣旨,第一个需要特别说明。正是这道圣旨,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帝王历史的正式终结。圣旨不长,据说是清末最后一位秀才张謇写的。

圣旨只有319字。全文如下:我尊重玉龙皇后的圣旨:人民军起义前,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袁世凯特命派员与人民军代表共商大局,共商建国大计,共商公投政权。两个月了,没有确定的办法。南北分离,相互锁死。商人辍学,文人暴露在野外。只要国家立志,民生不安。现在全国人民的心理都趋于和谐。南、中部各省不仅崇尚义在前,也崇尚北方将领。

人之所欲,天命可知。怎么能担一个姓氏的荣誉,我就表明百姓的好恶。就是利用大势的表象,内部审计民意,特别率皇帝将国家统治,作为一个* * *和宪政的国家。它接近于抚慰国家厌乱、盼治之心,而远非古圣世之义。袁世凯被高级顾问委员会选为总理。在新旧新陈代谢都在变化的时候,南北有个统一的党是合适的。

即袁世凯组织临时* * *和全权政府与人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的来说,民不聊生,海纳百川,满、汉、蒙、回、藏民族的完整疆域,仍然是一个大中华共和国。给皇帝退位,安度闲暇,受百姓礼遇。看到知止的成功难道不是一种遗憾吗?这点我很佩服。?

319真的字数不多,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介绍背景,另一半是客套话。核心的话不多,但正是这些话,像遗诏一样,决定了未来的政局。这句话是?即袁世凯组织临时* * *和全权政府与人民军谈判统一办法?。

据说这句话并没有出现在张謇一开始写的圣旨里,而是玉龙看了之后应皇后的要求加上去的。玉龙皇后此时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南京的革命党远不如近在咫尺的袁世凯可信。我可以交出政权,但必须交给我信任的人。自武昌起义爆发以来,玉龙可以依靠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袁世凯。我离开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个信得过的接班人。我觉得太大领导的人也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