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道长”?

有一个人,生于北宋。他因其渊博的学术知识,被视为继孔孟之后的儒家正统。正因为如此,《宋史》首次出版了道教传记,他被尊为“道教祖师”。即使在他去世近千年后,他仍然受到后人的尊敬。他就是连先生——周敦颐。那么,周敦颐为什么会被后人尊称为“道长”呢?

周敦颐,北宋道州娄天保人。他的父亲是,母亲是郑。一开始他的名字叫诚,后来他避开了宋英宗的忌讳,改名叫义义(现在叫敦义,所以沿用这个例子),字茂叔。周敦颐的父亲是宋真宗时代的一位学者。他在黄冈、桂陵等地任职,郑是他的接班人。当周敦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去世了,于是郑把周敦颐带到他的哥哥郑祥那里,郑祥是龙图阁的一个直学士。郑襄非常疼爱这个侄子,专门培养他学习儒家经典,为他日后成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基础。后来,周敦颐成为洪州分宁县主簿,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仕途。道家学者,不是为了研究道家,而是继承和发展儒家道统的研究。因为道家的中心概念是“理”,所以又叫“理学”,周敦颐被后人奉为道家(理学)的鼻祖。后人把他对思想哲学的贡献概括为“心承孔孟,道从朱起”。胡宏《通书略》曰:“今周程氏兄弟不传奇事,千古之光如艳阳天,益于永生如流水,功德覆于孔孟之间。”周敦颐之所以在历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与他的为人、处事、学识密切相关。

第一,清白正直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曾在《张瑜纪廉Xi诗集序》中这样评价周敦颐:“身在涪陵的周茂枢,人格极高,心无杂念,似风月。”可见周敦颐的人品是非常高尚的,是当时人所称道的。周敦颐清白正直,名垂青史。这里有一个宋朝历史上记载的故事的例子。据宋《周敦颐传》载:“周敦颐以龙图阁学士郑为定级主簿。如果你在监狱里呆久了,你就会下定决心。城里的人都很惊讶,说:‘老官不如你。司使者推荐,南安军主帅参军。如果一个犯人死的不正当,转运让王魁想对他进行深度治疗。隗嚣是个酷烈的官员,不敢争辩。敦义单独和他辩论,却不肯听,就委托手写版归还,弃官而去,说:‘那好体面!杀人奉承别人,我不干。”如果你开悟了,你将免于牢狱之灾。“也就是说,周敦颐初入任芬宁仕途主簿的时候,在芬宁县有一桩案子,久久不能定案。周敦颐到案后,审判后立即宣判。所以,汾宁县的人都惊叹,连老藏家的工作能力都不如周敦颐,于是也推荐周敦颐调到南安军经理参军。周敦颐上任后,碰巧遇到一个案子,就是有一个犯人冤死了,但是他的运气让王魁打算重判这个犯人。王魁是当时有名的酷烈官员,大家都不敢和他争论。只有周敦颐和他理论,但王魁不听,于是周敦颐离开了水局,准备辞职回家,说:“这样还能做官吗?”我不会做任何通过杀人来取悦别人的事情!“王魁悔过,转了专业,所以犯人免了死刑。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周敦颐非凡的处事能力,还可以看到他天真、正直、坚定的是非观和不谄媚的性格,使他在历史上熠熠生辉。周敦颐曾说:“不知事多累,官清胜梦魂。“这其实是他三十多年仕途的真实写照。

第二,为官清廉。

周敦颐曾在《情莲》中评价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而不妖”。其实这是周敦颐为官的座右铭,他一生都在践行这一价值观。北宋蒲宗孟《濂溪先生墓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今丞相堂学士召公为使者,小人在君中。召公很困惑,但他仍然怀疑你有。贾友忠,转送博士郭子,被判到乾州。当召公变得虔诚时,他知道你做了什么。他握着你的手说:‘我已经失去你几次了!今天,我认识了周茂树。也就是说,北宋有“强硬建议”之称的赵扁是使者(考核地方官员政绩)。当时有小人暗中中伤周敦颐,赵边不解。走的时候还怀疑周敦颐有错;后来周敦颐被任命为前州官法官,恰巧赵扁被任命为前州知府。赵边仔细观察周敦颐的动作,知道自己因为误传而误会了周敦颐,他紧紧抓住周敦颐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今天我知道周茂书是谁了!”于是,赵扁和周敦颐成了朋友。后来赵扁两次请朝廷起用周敦颐。还有一次,周敦颐担任广南东路的移送法官,提了一些刑事监。这期间,他按部就班地外出巡视广东各地,以洗清冤屈为己任。他一步步走到端州,才知道端州知府杜梓假借朝廷之名,实行端砚官营,与端州官勾结,垄断砚的开采、加工和交易,与民争利,诬为匪,使大批工匠迷失了方向,被当地人称为“杜石湾”。周敦颐尽职尽责,为民请命。上周朝廷批准,今后在端州任官的人拿端州砚不得超过两块,迫使端州政府取消端州砚官营,使砚矿开采权归当地百姓所有。此事成为端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被后人称为“北宋周敦颐治端砚贪”。作为一名官员,周敦颐热爱人民,为人民着想。“江南九十余城,无一如君子。”“蜀之圣人君子不喜称之”。即使在当时被认为是蛮地方的广东工作时,他还是到各地去伸冤。“你和朝廷一起看,好好干,感受一下日历。你不怕进进出出的勤奋,不怕毒药的入侵。虽是断崖离岛,人无处可去,都是看不起徐的新闻界,以洗冤为己任。”所以周敦颐做官的时候清正廉洁,为当时的人们所熟知和称道。

第三,明辨是非。

周敦颐是非善恶分明。他乐善好施,给亲戚朋友提供帮助。他从不圆滑或贪婪。北宋潘兴思《濂溪先生墓志铭》曰:“君忠义,以荣自律。陈寿平最懂君子,不仅推荐他,不给的也给他。太平之初,子尚年幼,你护其不丧,葬之。士大夫对国君之风的认识和无知,都是指国君说,‘他是能葬主的人。你养活自己老实说,拿的工资分给宗族,剩下的给客人。不知道的以为好名字就是好,你在里面很有钱。在南昌的时候暴死,一天一夜就开始告。视其家,侍奉皇室的东西,屈指可数,不到100钱,让人不得不佩服。我会亲自交给你。”换句话说,周敦颐正直,重荣誉;郴州知府李楚平最了解周敦颐的时候,曾经推荐过他,补充过他的经费不足。后来李楚平去世,儿子还小,周敦颐就护送李楚平的灵柩下葬。当时的士大夫听说了周敦颐的风向标,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把他评价为“可以陪葬的主人”。周敦颐生活简朴,为官的俸禄基本都分给宗族和客人。不知道的人以为他喜欢出名,他自己却泰然处之;周敦颐在南昌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大病一场。他花了一天一夜才醒来。当他的朋友看到他的家时,他很穷。“取皇家之物,不可不付,钱不到百”,所以“让人不能不佩服”,这是他的朋友潘星思亲眼目睹的。周敦颐虽然乐于助人,把自己所有的财富都送给了宗族和朋友,但他非常理智,从不允许亲友的无理要求。据说有一次,周敦颐的侄子周来到他的办公室,希望周敦颐能帮他谋取利益,但周敦颐断然拒绝。临行前,周敦颐还让他带回自己的手书诗《我寄故乡旧俗》,以示故乡长辈,并表明个人意愿:“我生来寒骨,官情不改。”不再喝香喷喷的醪糟,举起那盘普通的菜和淡菜。不知物之疲劳,官清胜梦魂。老朋友想问我还有什么,因为道长墓只是普通的。“周敦颐虽然拒绝了侄子的请求,但临走前还是给了他一些银子和布匹,这说明周敦颐在面对是非时,把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周敦颐在待人接物上有他独特的个性,所以深受他那个时代的人的尊敬。就连他那个时代的大文豪苏轼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君子以德,老老实实退休是一隅;因为扔了彭泽米,我就像西山赋。"

第四,学识广博,才华横溢

周敦颐一生治学严谨,知识非常丰富。他对传统知识(儒释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它们结合起来,创立了一个新的学术流派——新儒家。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成为宋明理学的哲学中心理论和思想源头。据《宋史·周敦颐传》载:“承君在南安时,传军句,视其貌甚为人,以语言之,知其知其学。因为是朋友,所以让二儿子觉得别扭,渴望从事业中学习,督促他在孔子的音乐场所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研究的起源就在于此。所以,郝的话里说:‘又见周茂树叔,唱风到家,意为‘我与点’。侯史圣曾在程颐读书,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拜访了敦义,敦义说:‘我老了,什么也不能告诉你。晚上待在沙发上聊,三天就还了。我大吃一惊,说:‘你不是周毛叔叔来的吧?它擅长开发人类。“也就是说,周敦颐在南安工作时,程俊是被判服兵役的。程俊一看周敦颐的相貌异于常人,就知道他是个有见识的人,于是让他的两个儿子程颢和程颐去周敦颐的地方读书。周敦颐经常找程程探讨孔子和颜回那些年都喜欢什么。程程的学问发源于此,所以程浩觉得自己受其影响。后来第二程后,侯在程颐读书,结果没有开悟,就去拜访程颐的老师周敦颐。周敦颐对侯史圣说:“我老了,什么也不能告诉你。”于是他留侯晚上到榻上说话。三天后,侯回到了程颐。程颐见他学识渊博,惊呼道:“你是向周茂书学的知识吗?”这说明周敦颐善于开发人的思想。周敦颐的理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南宋程尔至朱的理学思想,成为宋元明清之际的杰出学者。周敦颐本人被学界公认为理学鼻祖,被视为儒家发展史上直接继承孔孟之道的大师,被誉为“孔孟之后的一位”。朱曾评价周敦颐:“千年道术兴我宋,千古大师第一。”明朝遗民黄宗羲曾以宋代儒学为例说:“孔子之后,汉代儒学只学传经,自然已久矣。程程接班人元恭的崛起...如果我们讨论心灵、自然和正义的微妙之处,我们将打破几个元恭的黑暗。”

周敦颐生于宋天喜元年五月初五,终于宋熙宁六年六月七日。当年11月21日,周敦颐在德化县德化乡清泉社母亲墓左,潘兴思、蒲宗孟为他写墓志铭、立墓。周敦颐原配兵部大夫之女陆,封为缙云郡王,生下周寿;继配为翰林学士的蒲宗孟的妹妹蒲,封在德清郡军中,生下周韬。目前在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有一座墓,即周敦颐、其母郑、其妻陆、溥之墓。明清之际,墓中的“濂溪古樟树”是著名的“江州八景”之一。周敦颐后裔繁衍昌盛,广泛分布于湖南、广东、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以及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周敦颐是湖湘文化的开创者,宋明理学的鼻祖。他的连学是理学四家(连、罗、关、闵)之首。北宋五子之一,石鼓七贤,湖湘文化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事实上,宋代的周敦颐、周邦彦、周必达都是当时文坛的巨擘,是当时文坛的领军人物,对宋代及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敦颐死后,因其刚正不阿、清官清廉、工作清正、学识渊博,符合德行、功德、长生的标准,被尊为“道长”。周敦颐死后,朝廷追授博士,嘉定十三年,封他为“元”。淳祐元年,封汝南伯、孔庙,元朝封道国公。于是,历代皇帝都崇敬周敦颐。

现在,周敦颐先生的105岁生日就要到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记住周敦颐,学习他为人处事的品质,把古代圣贤创造的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部分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