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中国传统农业是集约农业,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重点,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它的形成与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模式和人多地少格局的逐步形成有关。

在农学和产量方面,中国传统农业曾经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

以种粮为中心,多种经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导形式。

除了这类农区,还有以游牧经济为主的牧区,相互依存,不同时期有起有落。

扩展数据:

古代农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不平衡。

虽然精耕细作的农业区一直在扩大,但有些地区却被粗放经营,甚至原始农业的残余也被保留了下来。

以精耕细作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线索,中国传统农业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夏、商、西周、春秋是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过渡时期,主要特征是与青铜工具、犁耕、耦合相联系的沟域农业。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精耕细作的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形成了以耕、耙、耕为核心的旱地农业技术体系。

3.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和农学扩张时期,主要特征是形成了以耕、耙、耕为核心的水田农业技术体系。

4.明清时期是精耕细作持续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为应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人多地少的矛盾,致力于提高复种指数,扩大耕地,土地利用率达到传统农业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