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懒的对联是什么?

相信大部分人小时候都学过王安石的这句诗:鞭炮声一岁,春风送暖入屠苏。每个家庭总是用新桃换旧桃。诗词中的“桃符”是现在对联的雏形,是秦汉时期就出现在民间的习俗。因此,在中国,对联文化是独特的,历史悠久。

最初,符涛的出现是为了辟邪,避免每年旧岁和新年结束时都会制造麻烦的年兽。而且,原来的符涛并不是贴在门框边上的一张长长的红纸,而是一块红木板,上面写着“申屠”和“雷宇”二神的名字,或者是这两个镇邪驱邪的门神的画像。到了五代后期,文人太穷太无聊,觉得传统的符涛太单调,就开始在符涛上写一些对联,然后在历史的推动下,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对联。

对联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闲雅,苏轼、文学家黄庭坚等著名诗人都擅长写对联。历史上,浪漫主义天才唐伯虎在对联方面颇有造诣。事实上,真实的唐伯虎与电视剧中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他思想开放,不拘小节。有一次,他在乡下和一位老农比对联。老农赐题“泥沙俱下”。他笑了笑,随即对两岸的追踪者报以微笑。仔细想想,虽然很大众化,但在生活中还是挺有意思的。

有人认为对联其实是最简单的对仗文学,讲究字与字之间的平行对称,类似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荀子《礼记》中“天地合而造万物,阴阳和而变”这句话,说明对联的对仗是符合阴阳平衡的。

中国最早的对联应该是五代以后蜀国的主人孟昶写的。《蜀》中记载,北宋攻蜀前一年春节之际,孟昶在自己的卧室里写下:除夕,,甲节号为长春,并命人挂在自己卧室外的门板上。他的对联充满了他对新年的渴望,但谁能想到,在后蜀郑光二十八年(965年),他被宋太祖的赵匡胤带走了。

要想写出规范的对联,对仗的公证是最基本的,对联不仅要有阅读上的言语对仗,还要有书写上的文字对仗。总之,字要平,平,不平,上下对联的主题和意义要联系统一,结构和词性也要一一对应,字要尽量工整,看起来才美观。这些是古人对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对联故事¥15.8购买

如今,这幅对联被戏称为“史上最懒对联”,却是千百年来无人能超越的知名对联之一。对联的内容是什么?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对联是徐渭写的。许巍是谁?他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无愧于后世赋予的画家、文学家、书法家、戏剧家等诸多头衔。徐渭的对联有什么好?可以从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技法上来说,看到“好”字,就明白这幅对联的匠心了。好的,这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第三声和第四声。对联的读音就显现出来了。第一联的前三声后面是四声,第二联是先四声后三声。所以被认为是对联中最特殊的一种,归类为“同音字异音”,真是妙不可言。

从内容上看,很明显这幅对联是徐渭写的。因为读音不同,上下联的意思也不一样。第一副对联指的是青春期读书的“黄金”期,但少年年少躁动,难以静下心来。一般喜欢读书的人很少。然后就会有下线的后果。等到老眼昏花,或者终于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想读书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读书期,学习能力难以跟上。不难看出,徐渭是想通过这幅对联告诉自己的孩子,要想好好学习,就要趁早学习。

这句对联即使在现在仍然适用,发人深省。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对偶,至今仍被学者们津津乐道,可谓千古名篇!

古代有意思且广为人知的对联不止一幅,王羲之写在他家门口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也是如此,但这幅对联后来被妻子认为不吉利,被迫改为“今日福无双至,昨夜祸不单行”,这让妻子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