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波音乐真的有用吗?

人脑中有上亿个脑细胞(也称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电变化。当无数神经元同时发出信号时,会在大脑中产生强大的电场活动。这些电摆动可以被高灵敏度的医疗仪器(如脑电图仪)检测到,这种摆动出现在科学仪器上,看起来像波动。因此,大脑中的电振动被称为脑电波,也称为脑波。一般来说,脑电波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人脑是通过控制脑电波来活动的。在活动过程中,会释放出不同频率的带电脉冲,可以通过脑电图呈现给我们。

现在我们已经完全了解了脑电波活动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手段造福人类,于是脑电波传输就出现了。脑电波传递是指人脑在外界刺激下,从一种脑电波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脑电波状态。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刺激大脑,又不会对大脑造成任何伤害?脑波专家证明,脑波传播可以通过听觉实现,是一种健康安全的刺激方式,就是你在神奇脑波软件中听到的脑波音频。

脑电波频率的四个类别

β波(14至32赫兹)

这种波是大脑在进行思维和意识活动时产生的,也是脑电波中最常见的波段。

掌管注意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警惕性,批判性思维。

随着β波的增多,身体逐渐紧张,会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分散、失眠等症状,甚至导致神经系统紊乱。

正常的生活和思维意识缺一不可。

阿尔法波(7至14赫兹)

当人的意识放松了,思维也放松了。

身心放松,超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注意力集中,容易冥想,有助于身体健康。

生动的想象力和清晰的视野

帮助记忆梦和冥想状态。

当意识和潜意识相连时,冥想就会达到脑电波状态。

θ波(3.5至7赫兹)

这种波是由潜意识释放的,反映在睡眠和快速动眼期的状态中。

将深度冥想状态和精神状态连接起来,使思维更清晰,更有创造力,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率,促进身心康复。

强化长时记忆,创作灵感的源泉,释放身心负担。

冥想和精神活动的关键

δ波(0.1至3.5赫兹)

深度睡眠,这波是无意识产生的。

深深的狂喜,身体意识逐渐减弱。

直觉可靠,精神意识增强,获得清醒时无法接触到的知识和信息。

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状态必须到达脑电波,通向精神世界。

维基百科对脑电波传输的定义如下:

“脑电波传输”或“脑电波同步”是指通过特定的刺激转换器,将一种脑电波状态转换成另一种具有特殊效果的脑电波状态。通常这个过程需要借助特殊的医疗设备来完成,其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睡眠指导。

“脑电波传输”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频率模仿反应”,这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人体现象,表现为人脑会随着外界另一种更强大的频率刺激而转变为类似的脑电波状态。

这种刺激可能来自多方面,有时是听觉刺激,主要来自双耳跳动、等时音频和单音节拍,还有一些视觉刺激,比如造梦机器,同时还有视觉和听觉刺激结合的智力机器,甚至电磁波。

A.双耳搏动

简介

双耳脉动的研究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最常用、最知名的脑电波传输方式。虽然其功能略逊于等时音频和单音节拍,但仍能有效转换人的思维意识。一般来说,安静地坐着,戴上MP3或CD耳机,可以很好地聆听双耳跳动的音频。

操作原理

双耳脉动音频通过同时向双耳发送独立的频率来发挥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打算向大脑传输7 Hz的频率,可以通过双耳脉动向右耳传输200 Hz的频率,再向左耳传输207 Hz的频率,这样大脑就会自动补偿两耳的不同频率,最终产生7 Hz的脑电波频率。双耳搏动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或降低脑电波频率,从而逐渐达到理想的脑电波频率。值得注意的是,听双耳脉动需要戴耳机。诚然,双耳脉动是一项非常先进的科技,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B.同步音频简介

等时音频又称节奏传输音频,通过音频传输达到脑脉冲传输的效果,脉冲是由单频音调的循环重复产生的。相对于双耳脉动,等时音频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不需要耳机的帮助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除了这个优点,还有人认为,长期使用后,人脑的自我调节功能会过滤掉双耳脉动的影响。虽然有一些证据证明这一观点,但仍有许多争议。当然,脑电波传输是科学的幸事,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操作原理

等时音频是目前最有效的脑电波传输方式,同样的音调强度,有提高脉率,同步大脑旋律的效果。其独特纯净的脑电波形式,让大脑更容易接受,效果更显著。可以不戴耳机听等时音频,但方便的话建议戴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