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及风格

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具有“细、精、美”的特点。各国画家,集中在京畿,大多擅长宗教题材,也擅长描写贵族生活。山水画作为人的活动环境,因其对比例的重视和“山川远近,千里之外”的空间效果,开始独立。

唐代绘画在隋代的基础上全面发展,鞍马画成就非凡。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相继成熟,花鸟动物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题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异彩纷呈。唐初人物画发展最大,山水画沿袭隋代工笔风格。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花鸟画,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明显并有所增强。从甘陵陪葬墓壁画的山水画中,已经可以看出比较简单的斧劈。以薛基、尹中荣为代表的花鸟画,出现了设色和水墨的形式。此外,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严立德和康萨陀。他们的作品和风格丰富了初唐画坛,为盛唐画风突变奠定了基础。虽然他们的作品大多没有流传,但从甘陵陪葬墓的壁画、新疆出土的帛画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风格。

盛唐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出现巨擘和崭新画风的时代。宗教画更趋于世俗化,改画有了发展。不同地区的画法融为一体,产生了流行的新风格,以“胖”为时尚的写实女性进入画面。以吴道子、张璇为代表的仕女画像,从描绘初唐政治事件转向描绘日常生活,造型更加准确、生动,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上超越了前代画家。而此时的山水画已经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以李昭道、吴道子、张赟为代表画家,分工精细,作品广泛。碎墨山水也开始出现。花鸟画的发展虽然没有人物画和山水画那么成熟,但在牛马画方面名家辈出,其中曹霸、韩干、陈红、韩云、魏延等都是佼佼者。此外,王维、陆冷嘎、梁令赞等著名画家也比时代更著名,他们的传世作品或后人的摹本至今仍可见到。

中晚唐的绘画,一方面完善了盛唐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开拓了新的领域。这时,周舫的仕女肖像和宗教绘画更加完整。但王墨等人的山水画发生了变化,树石题材盛行,重墨渐用,泼墨山水也开始出现。卞銮、滕长友、刁光银的花鸟画反映了花鸟画的进步。此外,李真和孙伟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虽然他们的大部分作品已经看不到了,但是越来越多发现的出土作品和壁画却能让我们想去看看当时的盛况。

隋代著名画家有杨契丹、郑法石、董伯仁、詹子谦,孙尚子、尉迟写名重于时。他们各有所长,比如杨擅长“宫廷簪组”,董擅长“太阁”,孙擅长“美人风韵”。他们大多继承了上一代的传统,受到的影响更大。

顾恺之的影响力,风格接近秘密体。孙尚子则“善战,力大无穷”,新疆人尉迟擅长画外国佛像。唐代人物画的内容从以历史故事为题材转向关注当代重大政治事件和英雄人物。中原风格和边区风格齐头并进,相互影响。以颜为代表的中原风格人物肖像,继承了北朝和南朝张僧繇的传统,在把握人物造型和气质、用笔炼劲、色彩淡雅、富于概括性等方面有所进步。以韦赤仪和尚为代表的边塞人物画,造型多变,有一定的凹凸感,色彩强烈而生动。

李思训(651-716),甘肃天水人,生于唐朝。曾任扬州江都都督,因在玄宗为官,在为魏将军,被称为“大历将军”。善画青绿山水,受詹子谦影响,笔法苍劲。主题多表现僻静之地。在他的作品中,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江帆亭》卷轴,描绘了游客在河边移动,用工笔勾勒岩石的轮廓,赋予它们蓝绿色,装饰丰富。这幅画虽然是今天宋人公认的手绘,但能体现他的画风。他的儿子李昭道是太子的官员,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被称为“小李将军”。他继承家学,又擅青山绿水,风格巧妙复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太祖吉祥图,描绘了唐玄宗一行逃往四川的情形。自宋代以来一直作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现在已被分解为宋代的摹本。这一流派的景观风格也可见于初唐张淮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的壁画中。

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题材更加广泛,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无论是人物造型,风格和技巧,还有上色,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壁画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净土变化的绘画,如西方的净土变化、东方的药师变化、维摩诘的变化、火眼金睛的变化等。如初唐时期,220窟内各种变化的壁画呈现出宏大的歌舞场面、众多的人物和绘制精美的建筑,使整个洞窟形成了一个“净土世界”。除了换过的画,还有语录、佛教古迹图片、眷属画像。盛唐以后,经书内容逐渐增多,直接依据现实的依附人物高度与日俱增,在洞窟、隧道中占据醒目位置。盛唐103窟的维摩变,中唐158窟的涅槃变,晚唐196窟的胜变,都是其中的奇葩。晚唐第156窟《张一超统军行旅图》以独特的长卷形式展现了浩浩荡荡的人民队伍,堪称巨制。